卷一·神仙一 卷一百·释证二 卷一百一十·报应九( 卷一百一十一·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七·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三·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九·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二·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五·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八·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六·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四·报应十 卷一百七十·知人二 卷一百七十一·精察一 卷一百七十七·器量二 卷一百七十三·俊辩一 卷一百七十九·贡举二 卷一百七十二·精察二 卷一百七十五·幼敏 卷一百七十八·贡举一 卷一百七十六·器量一 卷一百七十四·俊辩二 卷一百三十·报应二十 卷一百三十一·报应三 卷一百三十七·征应三 卷一百三十三· 报应 卷一百三十九·征应五 卷一百三十二·报应三 卷一百三十五·征应一 卷一百三十八·征应四 卷一百三十六·征应二 卷一百三十四·报应三 卷一百九十·将帅二( 卷一百九十一·骁勇一 卷一百九十七·博物 卷一百九十三·豪侠一 卷一百九十九·文章二 卷一百九十二·骁勇二 卷一百九十五·豪侠三 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 卷一百九十六·豪侠四 卷一百九十四·豪侠二 卷一百二十·报应十九 卷一百二十一·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七·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三·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九·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二·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五·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八·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六·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四·报应二 卷一百五十·定数五 卷一百五十一·定数六 卷一百五十七·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三·定数八 卷一百五十九·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二·定数七 卷一百五十五·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八·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六·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四·定数九 卷一百八十·贡举三 卷一百八十一·贡举四 卷一百八十七·职官 卷一百八十三·贡举六 卷一百八十九·将帅一 卷一百八十二·贡举五 卷一百八十五·铨选一 卷一百八十八·权倖 卷一百八十六·铨选二 卷一百八十四·贡举七 卷一百六十·定数十五 卷一百六十一·感应一 卷一百六十七·气义二 卷一百六十三·谶应 卷一百六十九·知人一 卷一百六十二·感应二 卷一百六十五·廉俭( 卷一百六十八·气义三 卷一百六十六·气义一 卷一百六十四·名贤( 卷一百四十·征应六( 卷一百四十一·征应七 卷一百四十七·定数二 卷一百四十三·征应九 卷一百四十九·定数四 卷一百四十二·征应八 卷一百四十五·征应十 卷一百四十八·定数三 卷一百四十六·定数一 卷一百四十四·征应十 卷一百零一·释证三 卷一百零七·报应六( 卷一百零三·报应二( 卷一百零九·报应八( 卷一百零二·报应一( 卷一百零五·报应四( 卷一百零八·报应七( 卷一百零六·报应五( 卷一百零四·报应三( 卷七·神仙七 卷七十·女仙十五 卷七十一·道术一 卷七十七·方士二 卷七十三·道术三 卷七十九·方士四 卷七十二·道术二 卷七十五·道术五 卷七十八·方士三 卷七十六·方士一 卷七十四·道术四 卷三·神仙三 卷三十·神仙三十 卷三十一·神仙三十一 卷三十七·神仙三十七 卷三十三·神仙三十三 卷三十九·神仙三十九 卷三十二·神仙三十二 卷三十五·神仙三十五 卷三十八·神仙三十八 卷三十六·神仙三十六 卷三十四·神仙三十四 卷三百·神十 卷三百一十·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一·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七·鬼二 卷三百一十三·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九·鬼四 卷三百一十二·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五·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八·鬼三 卷三百一十六·鬼一 卷三百一十四·神二十 卷三百七十·精怪三 卷三百七十一·精怪四 卷三百七十七·再生三 卷三百七十三·精怪六 卷三百七十九·再生五 卷三百七十二·精怪五 卷三百七十五·再生一 卷三百七十八·再生四 卷三百七十六·再生二 卷三百七十四·灵异 卷三百三十·鬼十五 卷三百三十一·鬼十六 卷三百三十七·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三·鬼十八 卷三百三十九·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二·鬼十七 卷三百三十五·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八·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六·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四·鬼十九 卷三百九十·冢墓二 卷三百九十一·铭记一 卷三百九十七·山(溪 卷三百九十三·雷一 卷三百九十九·水(井 卷三百九十二·铭记二 卷三百九十五·雷三 卷三百九十八·石(坡 卷三百九十六·雨(风 卷三百九十四·雷二 卷三百二十·鬼五 卷三百二十一·鬼六 卷三百二十七·鬼十二 卷三百二十三·鬼八 卷三百二十九·鬼十四 卷三百二十二·鬼七 卷三百二十五·鬼十 卷三百二十八·鬼十三 卷三百二十六·鬼十一 卷三百二十四·鬼九 卷三百五十·鬼三十五 卷三百五十一·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七·夜叉二 卷三百五十三·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九·妖怪一 卷三百五十二·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五·鬼四十 卷三百五十八·神魂一 卷三百五十六·夜叉一 卷三百五十四·鬼三十 卷三百八十·再生六 卷三百八十一·再生七 卷三百八十七·悟前生 卷三百八十三·再生九 卷三百八十九·冢墓一 卷三百八十二·再生八 卷三百八十五·再生十 卷三百八十八·悟前生 卷三百八十六·再生十 卷三百八十四·再生十 卷三百六十·妖怪二 卷三百六十一·妖怪三 卷三百六十七·妖怪九 卷三百六十三·妖怪五 卷三百六十九·精怪二 卷三百六十二·妖怪四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卷一百二十三·报应二

上一章 下一章

  胡激 秦匡谋 韦判官 杨收 宋柔 王表 乾宁宰相

  胡激  

  唐胡激者,前岭南节度使诞(诞明抄本作证。)之子也。宰相贾餗知举,登进士第。大和中,甘露之变,北军方捕餗,有禁军牙校,利激家富,白仇士良曰:“恐餗在激所。”因遣士卒理其家,既不获餗,擒激以诣士良,士良命戮于辕门外,尽没其财。时激弟湘,在河东郡,忽一日,家僮见一人无头,著绿衣,上皆流血,甚异之。及凶问至,询其由,则激死之日也。后士良死,亦破其家,餗其报也。(出《补录记传》)

  秦匡谋  

  唐太傅汾国公杜悰,节度江陵。咸通十四年,黔南廉使秦匡谋以蛮寇大举,兵力不敌来奔。既谒见公,公怒其不趋庭,退而使吏让之曰:“汝凤翔一民也,悰两为凤翔节度使,汝今靡认桑梓也。”匡谋报曰:“某虽家世岐下,然少离中土,太傅拥节之日,已忝分符,实不曾趋走台阶。比日况在荆南,若论桑梓,恐非仪也。”悰怒,遣絷之,发函与韦相保衡云:“秦匡谋擅弃城池,不能死王事,请诛之。”韦以悰国之元臣,兼素有旧恩,遂奏请以悰处置。敕既降,悰乃亲临都市监戮。匡谋将就法,谓其子曰:“今日之死,实冤枉无状,奈申诉非及,但多烧纸墨,当于泉下理之耳。”行刑,观者驾肩接踵,挥刃之际,悰大惊,骤得疾,遂舆而返。俄有旋风暴作,飞卷尘埃,直入府署乃散。是夕,狱吏发狂,自呼姓名叱责曰:“吾已惠若钱帛非少,奚复隐吾受用诸物?”举体自扑而殒。其年六月十三日杀秦匡谋,七月十三日,悰乃薨。将归葬洛阳,为束身楸函而即路。欲悰之夕,主吏觉函短,忧惧甚,又难于改易。遂厚赂阴阳者,给杜氏诸子曰:“太傅薨死时甚凶,就木之际,若临近,必有大祸。”诸子信然,于是尽率家人,待于别室。及举尸就敛,楸函果短,遂陷胸折项骨而入焉,无有知者。及抵东洛,长子无逸,相次而逝。岁月既久,其事稍闻于世,议者以悰恃权贵,枉刑戮,获兹报焉。(出《南楚新闻》)

  韦判官  

  唐博陵崔应任扶沟令,亭午独坐,有老人请见应。应问之,老人对曰:“某通于灵衹也。今者冥司韦判官来拜谒,幸望厚礼以待之。请备香案,屏去侍从,当为延入。”应依命,老人即出迎之。及庭,隐隐然不见其形,自通名衔,称(许本黄本衔作,衔称作称。)思穆,叙拜俟(俟原作时,据明抄本改。)候。应亦答拜,揖让再三,乃言曰:“某冥司要职也,侧闻长官宏才令器,冠于当时,辄将心事,且愿相托,故俟亭午务隙拜谒,幸无惊异。”应曰:“某闻神明不昧,今乃不虚,孱劣幽薄,独事蒙鄙,何幸明灵俯降,但揣微贱,力不副心。苟可施于区区,敢不从命,幸示指南,愿效勤劳。”冥使曰:“某谢去人世数载,得居冥职。自弃掷妻孥,家事零替。爱子文卿,少遭悯凶,鄙野无文,职居郑滑院,近经十载,交替院务之日,不明簿书,欠折数万贯疋,实非己用。欲冒严明,俯为存庇。”应俯然曰:“噫,某扶沟令也,焉知郑滑院。”使者曰:“不然,以阁下材器禄位,岂一院哉!自今已后,历官清显,雄居方镇,位极人臣。然数月后,当与郑滑院交职,倘不负今日之言,某于冥司,当竭微分,仰护荣贵,非止一身,抑亦庆及后嗣。”应曰:“某虽鄙陋,敢不惟命是听。”冥使感泣,于是叙别而去。应闻淮南杜相悰方求政理,偶具书启,兼录为县课绩。驰使扬州,意者以思穆之言,且于验试其事。时相国都督维扬,兼判盐铁,奏应知郑滑院事。及交割帐籍钱帛,欠折数万贯疋,收录家资填偿外,尚欠三四万无所出。初应在扶沟,受思穆寄托,事实丁宁。比及郑滑,遂违前约,且曰:“欠折数广,何由辨明?文卿虽云赃非己用,积年不申论,须抵严刑,以惩慢易。穷达既定,鬼何能移?若弃法徇神,是陷而求福。”乃拘絷文卿而白于使。文卿自度必死,乃预怀毒于衣带之间,比及囚絷,数欲服之,辄失其药,搜求不获。及文卿以死论,是日,思穆见于文卿前而告曰:“呜呼,无信之人,陷汝家族,吾为汝上告于帝,帝许我夺崔应之录,吾之族亦灭矣。”文卿匍匐拜哭,忽失其父,乃得所怀之药,仰而死焉。于是应与巡官李擅、滑乣朱程、戎曹贾均就非所将刑之。文卿既已死,应方悔悟,乃礼葬文卿,身衣缟素而躬送之。应后加殿中,时有人自邯郸将美人曰金闺来献于应,应纳而嬖之。崔君始惑于声色,为政之心怠矣。后二年,加侍御史,知杨子院,与妻卢氏及金闺偕行。寻除浙西院,应自至职,金闺宠爱日盛,中门之外,置别馆焉,华丽逾于正寝。视事之罢,经日不履内,前后历任宝货,悉置金闺之所。无何,复有人献吴姝,艳于金闺,应纳之,宠嬖愈甚,每歌舞得意,乃夺金闺宝货而赐新姝。因是金闺忿逆,与亲弟陈行宗置毒药于酒中,夜以献应。饮之,俄顷而卒,潜迁应于大厅。诘旦,家人乃觉,莫知事实,卢氏慈善,不能穷究。金闺乃持宝货,尽室而去。诸姬分散,崔氏门馆日微。后陇西李君知浙西院,闻金闺艳丽,求而纳之。李君与金闺白昼开筵,应乃见形于庭,叱金闺曰:“汝已鸩我,又纳于李君,后不得意,复欲祸李君耶?”金闺惧而辞归。后李君方欲捕金闺,案理旧事,雪崔生之冤,金闺忽而逃去不知所在。(出《阴德传》)

  杨收  

  唐丞相杨收,贬死岭外。于时郑愚尚书镇南海,忽一日,宾司报云:“杨相公在客次,欲现尚书。”愚惊骇,以收近有后命,安得来此,乃延接之。杨曰:“某为军容使杨玄价所谮,不幸遭害,今已得请于上帝,赐阴兵以复仇,欲托尚书宴犒,兼借钱十万缗。”郑诺之,唯钱辞以军府事多,许其半。杨相曰:“非铜钱也,烧时幸勿著地。”愚曰:“若此则固得遵副。”从容长揖而灭。愚令于北郊具酒馔素钱以祭之。杨犹子有典寿阳者。见收乘白马,臂朱弓彤矢,有朱衣天吏控马,谓之曰:“今上帝许我仇杀杨玄价,我射中之,必死也。”俄而杨中射暴得疾而死。蜀毛文锡,其先为潮州牧,曾事郑愚,熟详其事。(出《北梦琐言》)

  宋柔  

  唐僖宗之狩于岷蜀也,黄巾尚游魂于三辅。中和辛丑岁,诏丞相晋国公王铎,为诸道行营都统,执操旗鼓,乘三峡而下,作镇南燕,为东诸侯节度。又诏军容使西门季玄为都监。秋七月,铎至滑,都监次于临汝,郡当兵道,邮传皆焚,乃舍于龙兴北禅院。其西廊小院,即都监下都押衙何群处之。群滑人也,世为本军剧职,群少凶险,亲姻颇薄之。乃西走上京,以干中贵人,而西门纳焉。至是擢为元从都押衙,戎事一以委焉。群志气骄佚,肉视其从。尝一日,汝州监军使董弘贽,令孔目官宋柔,奉启于都监。致命将出,值群方据胡床于门下,怒其不先礼谒也,叱数卒捽以入,击以马挝而遣之。弘贽闻之大恐,笞宋柔数十,仍斥去,不复任使,驰书使谢群,群亦无怍。复数旬,日将夕,宋柔徒行,经寺门,又值群自外将入。瞥见发怒,连叱驺皂,录之入院,候曛黑,杀而支解,纳诸溷中。既张灯,宛见宋柔被发徒跣,浴血而立于灯后。群矍起,奋剑击刺。歘然而灭,厥后夜夜见之。暮秋月,都监迁于荥阳郡,舍于开元寺,子城东南隅之地。至是群神情惝怳,渐不自安,乃与其裨将窦思礼等谋叛,将大惊郡中,而奔于江左。都监部曲三百许人,皆畏群而唯诺。会太守杜真府符请都监夜宴,启至,群谓思礼等曰:“机不旋踵,时不再来,必发今宵,无贻后悔。”思礼等遂潜勒部分,至晡时,都监赴宴。群令亲信十数人从,戒曰:“至三更,汝焚六司院门,寺中必举火相应。”其夕一鼓,群假寝帐中,乃梦宋柔向群大叱曰:“吾仇雪矣。”遂惊觉,召思礼语之,对曰:“此乃思也,是何能为?”二鼓将半,乃令其徒擐甲,使一卒登佛殿西大梓树,瞷子城内。无何,郡都虞侯游巡到僧纲,启门入,至殿隅,仰视木杪,心动,命爇炬于下,乃见介者蹲于枝间。方诘所从,群连声谓曰:“走卒痁作。遂逃于上,无他也。”都虞侯色变,驰出戒严。群呼思礼等谓曰:“事亟矣,不速行,将为竖子所殄。”乃拥其徒,斩东门关而出奔。若走两舍,而群心荡,无所从其适。下稍稍亡去,倦憩水侧,遥闻严鼓声,乃仆射陂东北隅壖也。思礼觉(觉明抄本作却。)乃前,请启密语,群将耳附之。思礼拔佩刀,疾斫群首坠于地。余众大嚣而散,思礼携群首,迟明,归命于都监。贳其罪,使招其散卒焉。(出《三水小牍》)

  王表  

  河东裴光远,唐龙纪己酉岁,调授滑州卫南县尉。性贪婪,冒于货贿,严刑峻法,吏民畏而恶之。尤好击鞠,虽九夏蒸郁,亦不暂休息。畜一白马,骏健能驰骋,竟以暑月不胜其役,而致毙于广场之内。有里长王表者,家虽富赡,早丧其妻。唯一子,可七八岁。白皙端丽,常随父来县曹。光远见而怜之,呼令入宅,遗以服玩,自是率以为常。光远令所亲谓表曰:“我无子,若能以此儿相饷,当善待汝,纵有大过,亦不汝瑕疵也。”表答曰:“某诚贱微,受制于上,骨肉之间,则无以奉命。况此儿襁褓丧母,岂可复离其父乎,设使以此获罪于明公,亦甘心矣”。光远闻而衔之。后数日,乃遣表使于曹南,使盗待诸境上,杀之而取其子。大顺辛亥岁春,光远遘疾,逾月委顿,或时若鬼物所中,独言曰:“王表来也,当还尔儿。”又为表言曰:“某虽小吏,慎密未尝有过,反招贱贼,规夺赤子,已诉于天,令来请命。”又为己语:“今还尔儿,与尔重作功德,厚赂尔阴钱,免我乎?”皆曰:“不可。”少顷曰:“白马来也。”则代马语曰:“为人乘骑。自有年限。至于负载驰骤。亦有常程。筋力之劳,所不敢惮。岂有盛夏之月,击鞠不止,毙此微命,实由于君,已诉上天,今来奉取。”又为己语,祈之如王表,终不听。数日,光远遂卒。(出《三水小牍》)

  乾宁宰相  

  唐乾宁二年,邠州王行瑜会李茂贞、韩建入觐,决谋废立。帝既睹三帅齐至,必有异谋,乃御楼见之。谓曰:“卿等不召而来,欲有何意?”茂贞等洽背不能对,但云:“南北司紊乱朝政,因疏韦昭度讨西川失谋,李磎麻下,为刘崇鲁所哭,陛下不合违众用之。”乃令宦官诏害昭度已下,三帅乃还镇。内外冤之。初王行瑜跋扈,朝廷欲加尚书令,昭度力止之曰:“太宗以此官总政而登大位,后郭子仪以六朝立功,虽有甚名,终身退让。令行瑜安可轻授焉。”因请加尚父,至是为行瑜所憾而被害焉,后追赠太师。李磎字民望,拜相麻出,刘崇鲁抱之而哭,改授太子少傅。乃上十表,及讷谏五篇,以求自雪,后竟登庸,且讦崇鲁之恶。时同列崔昭纬与韦昭度及磎素不相协,王行瑜专制朝廷,以判官崔磎入阙奏事,与昭纬关通,因托致意。由是行瑜率三镇胁君,磎亦遇祸。其子磎,有高才,亦同日害之。磎著书百卷,号李书楼,后追赠司徒。太原李克用破王行瑜后,崔昭纬贬而赐死。昭皇切齿下诏捕崔磎,亦冤报之验也。(出《北梦琐言》)


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是古代文言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传说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2条名句
千里相送,归于一别。
古人倦夜长,尚秉烛游,况少年白昼而掷之乎?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