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章 亲士 01章 亲士 02章 修身 02章 修身 03章 所染 03章 所染 04章 法仪 04章 法仪 05章 七患 05章 七患 06章 辞过 06章 辞过 07章 三辩 07章 三辩 08章 尚贤(上) 08章 尚贤(上) 09章 尚贤(中) 09章 尚贤(中) 10章 尚贤(下) 10章 尚贤(下) 11章 尚同(上) 11章 尚同(上) 12章 尚同(中) 12章 尚同(中) 13章 尚同(下) 13章 尚同(下) 14章 兼爱(上) 14章 兼爱(上) 15章 兼爱(中) 15章 兼爱(中) 16章 兼爱(下) 16章 兼爱(下) 17章 非攻(上) 17章 非攻(上) 18章 非攻(中) 18章 非攻(中) 19章 非攻(下) 19章 非攻(下) 20章 节用(上) 20章 节用(上) 21章 节用(中) 21章 节用(中) 22章 节用(下) 22章 节用(下) 25章 节葬(下) 25章 节葬(下) 26章 天志(上) 26章 天志(上) 27章 天志(中) 27章 天志(中) 28章 天志(下) 28章 天志(下) 31章 明鬼(下) 31章 明鬼(下) 32章 非乐(上) 32章 非乐(上) 35章 非命(上) 35章 非命(上) 36章 非命(中) 36章 非命(中) 37章 非命(下) 37章 非命(下) 39章 非儒(下) 39章 非儒(下) 40章 经(上) 40章 经(上) 41章 经(下) 41章 经(下) 42章 经说(上) 42章 经说(上) 43章 经说(下) 43章 经说(下) 44章 大取 44章 大取 45章 小取 45章 小取 46章 耕柱 46章 耕柱 47章 贵义 47章 贵义 48章 公孟 48章 公孟 49章 鲁问 49章 鲁问 50章 公输 50章 公输 52章 备城门 52章 备城门 53章 备高临 53章 备高临 56章 备梯 56章 备梯 58章 备水 58章 备水 61章 备突 61章 备突 62章 备穴 62章 备穴 63章 备蛾傅 63章 备蛾傅 68章 迎敌祠 68章 迎敌祠 69章 旗帜 69章 旗帜 70章 号令 70章 号令 71章 杂守 71章 杂守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37章 非命(下)

上一章 下一章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则必可而不先立仪而言。若不先立仪而言,譬之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焉也,我以为虽有朝夕之辩,必将终未可得而从定也,是故言有三法。

  何谓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恶乎考之?考先圣大王之事;恶乎原之?察众之耳目之请,恶乎用之?发而为政乎国,察万民而观之。此谓三法也。

  故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存乎桀、纣而天下乱,存乎汤、武而天下治。天下之治也,汤、武之力也;天下之乱也,桀、纣之罪也。若以此观之,夫安危治乱,存乎上之为政也,则夫岂可谓有命哉!故昔者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遂得光誉令问于天下。夫岂可以为命哉!故以为其力也。今贤良之人,尊贤而好功道术,故上得其王公大人之赏,下得其万民之誉,遂得光誉令问于天下。亦岂以为其命哉!又以为力也。

  然今夫有命者,不识昔也三代之圣善人与?意亡昔三代之暴不肖人与?若以说观之,则必非昔三代圣善人也,必暴不肖人也。

  然今以命为有者。昔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戈,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其言不曰我罢不肖,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犹此也。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昔三代伪民,亦犹此也。

  昔者暴王作之,穷人术之,此皆疑众迟朴。先圣王之患之也,固在前矣,是以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传遗后世子孙。曰:“何书焉存?”禹之《总德》有之曰:“允不著惟天,民不而葆。既防凶星,天加之咎。不慎厥德,天命焉葆?”《仲虺之诰》曰:“我闻有夏人矫天命于下,帝式是增,用爽厥师。”彼用无为有,故谓矫;若有而谓有,夫岂为矫哉!昔者桀执有命而行,汤为《仲虺之告》以非之。《太誓》之言也,于去发曰:“恶乎君子!天有显德,其行甚章。为鉴不远,在彼殷王。谓人有命,谓敬不可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上帝不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顺,祝降其丧。惟我有周,受之大帝。”昔纣执有命而行,武王为《太誓》去发以非之。曰:子胡不尚考之乎商、周、虞、夏之记?从十简之篇以尚,皆无之。将何若者也?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之为文学、出言谈也,非将勤劳其惟舌,而利其唇吻也,中实将欲其国家邑里万民刑政者也。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故不敢怠倦。今也卿大夫之所以竭股肱之力,殚其思虑之知,内治官府,外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官府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故不敢怠倦。今也农夫之所以蚤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叔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今也妇人之所以夙兴夜寐,强乎纺绩织纴,多治麻统葛绪,捆布縿,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暖,不强必寒。故不敢怠倦。今虽毋在乎王公大人,蒉若信有命而致行之,则必怠乎听狱治政矣,卿大夫必怠乎治官府矣,农夫必怠乎耕稼树艺矣,妇人必怠乎纺绩织纴矣。王公大人怠乎听狱治政,卿大夫怠乎治官府,则我以为天下必乱矣;农夫怠乎耕稼树艺,妇人怠乎纺绩织纴,则我以为天下衣食之财,将必不足矣。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下以持养百姓,百姓不利,必离散,不可得用也。是以入守则不固,出诛则不胜。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所以共抎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此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强非也。曰: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术,非仁者之言也。今之为仁义者,将不可不察而强非者,此也。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墨子

《墨子》
预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古代的兵器制造旷世奇才
先秦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
原有71篇,现存53篇,
《墨子》分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 阐述墨子思想, 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
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 《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
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
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 116条名句
志不强者智不达。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事无终始,无务多业。
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