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天真论 四气调神大论 生气通天论 金匮真言论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离合论 阴阳别论 灵兰秘典论 六节藏象论 五藏生成 五藏别论 异法方宜论 移精变气论 汤液醪醴论 玉版论要 诊要经终论 脉要精微论 平人气象论 玉机真藏论 三部九候论 经脉别论 藏气法时论 宣明五气 血气形志 宝命全形论 八正神明论 离合真邪论 通评虚实论 太阴阳明论 阳明脉解 热论 刺热 评热病论 逆调论 疟论 刺疟 气厥论 咳论 举痛论 腹中论 刺腰痛 风论 痹论 痿论 厥论 病能论 奇病论 大奇论 脉解 刺要论 刺齐论 刺禁论 刺志论 针解 长刺节论 皮部论 经络论 气穴论 气府论 骨空论 水热穴论 调经论 缪刺论 四时刺逆从论 标本病传论 天元纪大论 五运行大论 六微旨大论 气交变大论 五常政大论 六元正纪大论 刺法论 本病论 至真要大论 著至教论 示从容论 疏五过论 徵四失论 阴阳类论 方盛衰论 解精微论 九针十二原 本输 小针解 邪气藏府病形 根结 寿天刚柔 官针 本神 终始 经脉 经别 经水 经筋 骨度 五十营 营气 脉度 营卫生会 四时气 五邪 寒热病 病狂 热病 厥病 病本 杂病 周痹 口问 师传 决气 肠胃 平人绝谷 海论 五乱 胀论 五癃津液别 五阅五使 逆顺肥瘦 血络论 阴阳清浊 阴阳系日月 病传 淫邪发梦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外揣 五变 本藏 禁服 五色 论勇 背俞 卫气 论痛 天年 逆顺 五味 水胀 贼风 卫气失常 玉版 五禁 动输 五味论 阴阳二十五人 五音五味 百病始生 行针 上隔 忧患无言 寒热 邪客 通天 官能 论疾诊尺 刺节真邪 卫气行 九宫八风 九针论 岁露论 大惑论 痈疽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逆顺肥瘦

上一章 下一章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针道于夫子,众多毕悉矣。夫子之道,应若失而据未有坚然者也。夫子之问学熟乎?将审察于物而心生之乎?

  岐伯曰: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水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圆,去矩而为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教,逆顺之常也。

  黄帝曰:愿闻自然奈何?

  岐伯曰:临深决水,不用功力,而水可竭也。循拙(别本作掘)决冲,而经可通也。此言气之滑涩,血水清浊,行之逆顺也。

  黄帝曰:愿闻人之白黑、肥瘦、小长,各有数乎?

  岐伯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也。

  黄帝曰:刺瘦人奈何?

  岐伯曰: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

  黄帝曰:刺常人奈何?

  岐伯曰:视其白黑,各为调之。其端正敦厚者,其血气和调,刺此者,无失常数也。

  黄帝曰:刺壮士真骨者奈何?

  岐伯曰: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

  黄帝曰:刺婴儿奈何?

  岐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别本作拔)针,日再可也。

  黄帝曰:临深决水奈何?

  岐伯曰:血清气浊,疾泻之则气竭焉。

  黄帝曰:循掘决冲奈何?

  岐伯曰:血浊气涩,疾泻之,则经可通也。

  黄帝曰:脉行之逆顺,奈何?

  岐伯曰:手之三阴,从臓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黄帝曰: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

  岐伯曰:不然。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趾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跗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

  黄帝曰:何以明之?

  岐伯曰:以言导之,切而验之,其非必动,然后仍可明逆顺之行也。

  黄帝曰:窘乎哉!圣人之为道也。明于日月,微于毫厘,其非夫子,孰能道之也。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8条名句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疾。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