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天真论 四气调神大论 生气通天论 金匮真言论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离合论 阴阳别论 灵兰秘典论 六节藏象论 五藏生成 五藏别论 异法方宜论 移精变气论 汤液醪醴论 玉版论要 诊要经终论 脉要精微论 平人气象论 玉机真藏论 三部九候论 经脉别论 藏气法时论 宣明五气 血气形志 宝命全形论 八正神明论 离合真邪论 通评虚实论 太阴阳明论 阳明脉解 热论 刺热 评热病论 逆调论 疟论 刺疟 气厥论 咳论 举痛论 腹中论 刺腰痛 风论 痹论 痿论 厥论 病能论 奇病论 大奇论 脉解 刺要论 刺齐论 刺禁论 刺志论 针解 长刺节论 皮部论 经络论 气穴论 气府论 骨空论 水热穴论 调经论 缪刺论 四时刺逆从论 标本病传论 天元纪大论 五运行大论 六微旨大论 气交变大论 五常政大论 六元正纪大论 刺法论 本病论 至真要大论 著至教论 示从容论 疏五过论 徵四失论 阴阳类论 方盛衰论 解精微论 九针十二原 本输 小针解 邪气藏府病形 根结 寿天刚柔 官针 本神 终始 经脉 经别 经水 经筋 骨度 五十营 营气 脉度 营卫生会 四时气 五邪 寒热病 病狂 热病 厥病 病本 杂病 周痹 口问 师传 决气 肠胃 平人绝谷 海论 五乱 胀论 五癃津液别 五阅五使 逆顺肥瘦 血络论 阴阳清浊 阴阳系日月 病传 淫邪发梦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外揣 五变 本藏 禁服 五色 论勇 背俞 卫气 论痛 天年 逆顺 五味 水胀 贼风 卫气失常 玉版 五禁 动输 五味论 阴阳二十五人 五音五味 百病始生 行针 上隔 忧患无言 寒热 邪客 通天 官能 论疾诊尺 刺节真邪 卫气行 九宫八风 九针论 岁露论 大惑论 痈疽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厥病

上一章 下一章

  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泻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头痛不可取于腧者,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若肉伤,痛未已,可则(侧的通假字)刺,不可远取也。头痛不可刺者,大痹为恶,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已。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

  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瘈,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仑;发狂不已,取然谷。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大(别本作太)白。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不可取于腧。

  肠中有虫瘕及蛟蛕,皆不可取以小针。心肠痛,憹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蛕也。以手聚按而坚持之,无令得移,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也。㤣腹憹痛,形中上者。

  耳聋无闻,取耳中。耳鸣,取耳前动脉。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脓。若有干耵聍,耳无闻也。耳聋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先取手,后取足。耳鸣取手中指爪甲上,左取右,右取左,先取手,后取足。

  足髀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合中,以员利针,大针不可刺。

  病注下血,取曲泉。

  风痹淫砾(别本作泺),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股胫淫砾(别本作泺),烦心,头痛,时呕,时悗,眩已汗出,久则目眩,悲以喜恐,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也。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8条名句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疾。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