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第七回 第八回 第九回 第十回 第十一回 第十二回 第十三回 第十四回 第十五回 第十六回 第十七回 第十八回 第十九回 第二十回 第二十一回 第二十二回 第二十三回 第二十四回 第二十五回 第二十六回 第二十七回 第二十八回 第二十九回 第三十回 第三十一回 第三十二回 第三十三回 第三十四回 第三十五回 第三十六回 第三十七回 第三十八回 第三十九回 第四十回 第四十一回 第四十二回 第四十三回 第四十四回 第四十五回 第四十六回 第四十七回 第四十八回 第四十九回 第五十回 第五十一回 第五十二回 第五十三回 第五十四回 第五十五回 第五十六回 第五十七回 第五十八回 第五十九回 第六十回 第六十一回 第六十二回 第六十三回 第六十四回 第六十五回 第六十六回 第六十七回 第六十八回 第六十九回 第七十回 第七十一回 第七十二回 第七十三回 第七十四回 第七十五回 第七十六回 第七十七回 第七十八回 第七十九回 第八十回 第八十一回 第八十二回 第八十三回 第八十四回 第八十五回 第八十六回 第八十七回 第八十八回 第八十九回 第九十回 第九十一回 第九十二回 第九十三回 第九十四回 第九十五回 第九十六回 第九十七回 第九十八回 第九十九回 第一百回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第八十七回

上一章 下一章

扫残孽南燕定都 立奸叔东宫失位

  却说北凉主段业,用沮渠蒙逊为尚书左丞,貌似信用,暗实猜嫌,蒙逊窥业意,深自晦匿。业授门下侍郎马权为张掖太守,甚见亲重。权自恃豪略,蔑视蒙逊,蒙逊遂伺隙谮权,业信以为真,将权杀死。蒙逊既除去一患,还想设法除业,因复语从兄男成道:“段业愚暗,非济乱才,信谗爱佞,鉴断不明,前有索嗣马权,为业心腹,未可急图,今已皆诛死,我正可下手,除业奉兄,兄以为何如?”男成道:“业本孤客,为我家所拥立,彼得我兄弟,情同鱼水,人既亲我,我不应背人,背人不祥。”蒙逊即默然趋出。越宿,即向业而陈,愿出为西安太守。业正虑蒙逊内逼,巴不得他离开眼前,既得此请,当即乐从。蒙逊佯赴外任,致书男成,约与同祭兰门山,暗中却先使司马许成,入告段业道:“男成将乞假为乱,若求祭兰门山。便见臣言不虚了。”业疑信参半,到了次日,果由男成请假,谓须出祭兰门山。业遂信许成言,把他拿下,勒令自杀。耳软若此,不死何为?男成道:“蒙逊先与臣谋反,臣因兄弟至亲,但加斥责,不忍遽发。今与臣共约祭山,反诬臣为逆,臣若朝死,彼必夕发,为大王计,不若诈言臣死,暴臣罪恶,待蒙逊倡乱,然后出臣往讨,名正言顺,无忧不克了。”业竟不肯听,迫使速死。愚愦之至。

  蒙逊闻男成死状,便泣告部众道:“我兄男成,忠事段王,反被枉杀,岂不可恨?况我等拥段为主,本欲安土息民,今段王如此无道,戮害忠良,试想我等还能安枕么?诸君如肯为我兄复仇,请速从我来。”杀兄求逞,心术之险,自古罕闻。部众未悉阴谋,并怀男成旧恩,便即泣涕应命,踊跃从行,霎时间已得万人。便由蒙逊引逼氐池,镇军臧莫孩,率众请降,羌胡亦多响应。蒙逊又进屯侯坞,业至此悔杀男成,亟授梁中庸为武卫将军,饬使专征。右将军田昂,得罪被囚,业复将他释放,令与中庸共讨蒙逊。别将王丰孙入谏道:“昂貌恭心险,不宜重用。且羁囚有日,定必怀仇,奈何反使他讨逆呢?”业蹙然道:“我亦未尝无疑,但事至今日,非昂不能讨蒙逊,卿且勿言!”疑人勿用,业乃反是,真是该死!昂奉命出发,一至侯坞,即率骑五百,归降蒙逊。中庸麾下各将士,不战先溃,害得中庸无法可施,也只好向蒙逊请降。

  蒙逊毫不费力,长驱直进,竟到张掖。昂兄子承爱,愿为内应,就斩关纳蒙逊军。业惶急万状,号召左右,已皆奔散,顿时抖做一团,没法摆布。俄而蒙逊率兵进来,业越加惊慌,不得已流涕语蒙逊道:“孤孑然一身,为君家所推,勉居此位,今愿推位让国,但乞全我一命,使得东还,与妻子相见,便是再造宏恩了。”还想求生,徒形其丑。蒙逊回顾部众道:“彼杀人时,并未加怜,今死在目前,倒想人怜惜,汝等以为可恕么?”部众听了,都说是可杀可杀,杀声一起,便由蒙逊顺手一挥,众刃齐进,就使段业铜头铁额,到此也裂成数段了。蒙逊既得斩业,便召集梁中庸等,拟立嗣主。全是诈伪。中庸等当然推立蒙逊,蒙逊尚谦让三分,但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元永安,署从兄伏奴为镇军领张掖太守,封和平侯,弟挐为建忠将军,封都谷侯,田昂为镇南将军,领西郡太守,臧莫孩为辅国将军,梁中庸房晷为左右长史,张胄徽裎笥宜韭恚忌獍裁瘢际笤谩?垂伲∧*道蒙逊窃位的方法,善不善呢?刁不刁呢?

  小子一支秃笔,演述这边,又不得不演述那边。当时南燕王慕容德,已自滑台徙都广固,竟由王称帝了,回应八十二回。说来又有一段表白,请看官浏览下去。五胡十六国时,实是头绪纷繁,不能不特笔表明。先是秦主苻登,为姚兴所灭,事见前文。登弟广收拾残众,奔依南燕。慕容德令为冠军将军,使居乞活堡,会荧惑守东井,有人谓秦当复兴,广遂自称秦王,击败南燕北地王慕容锺。德乃留鲁王慕容和守滑台,自率精骑讨广,竟得荡平,斩广了事。不意滑台留守慕容和,竟为长史李辩所杀,举城降魏。德闻报大怒,即欲引兵还攻。前邺令韩范谏阻道:“前时魏为客,我为主,今日我为客,魏为主,客主情形,大不相同,人心危惧,不可再战。今宜先据一方,自立根本,然后养足兵力,取还滑台,方为上计。”正议论间,帐外报称右卫将军慕容云到来。此慕容云与高云不同。德即传入。云献上李辩首级,并言已救出将士家属二万余口,一并带来。德军正系念家眷,得了此信,统去分别认领,聚首言欢。

  德又集将佐商议道:“苻广虽平,滑台复失,进有强敌,退无所依,将用何策?”给事中书令张华进言道:“彭城为楚旧都,依山带川,地广民饶,可取作基本,急往勿延。”德不甚赞成,犹豫未答。慕容锺慕舆护封逞韩等,谓不如仍攻滑台。独尚书潘聪献议道:“滑台四通八达,不易安居,且北通大魏,西接强秦,两国环伺,防不胜防。彭城土广人稀,坦平无险,又距晋甚近,晋必与我相争,我长陆战,彼长水战,就使我幸得彭城,到了秋夏霖潦的时候,江淮水涨,千里为湖,晋人鼓棹前来,如何抵御?故欲取彭城,亦非久计。惟青齐沃壤,向号东秦,地方二千里,户口十余万,右控山河,左负大海,可谓用武胜地;况广固为曹嶷所营,曹嶷事见前。山形险峻,足为皇都,今被辟闾浑据住,浑本燕臣,辜负国恩,今宜遣辩士先往招谕,再用大兵在后继进,彼若不从,一战可下。既得广固,然后闭关养锐,伺衅乃动,这也好似西汉的关中,东汉的河内呢。”德尚以为疑,特遣牙门苏抚,往询齐州沙门僧朗。朗素善占候,与抚相见,抚即自陈来意,并述群臣各议。朗答道:“三策中莫如潘议。按诸天道,亦无不合。今岁彗星起自奎娄,遂扫虚危,奎娄二星,当鲁分野,虚危二星,当齐分野,彗星适现,正是除旧布新的天象。今请先定兖州,巡抚琅琊,待至秋风戒令,乃可北转临齐,应天顺人,正在此举。”抚又密问道:“将来历年几何?”朗微笑不言。抚再三固问,朗乃布蓍占易,详审卦兆,才密告道:“燕衰庚戌,年适一纪,传世及子。”为后文南燕败亡张本。抚惊起道:“有这般短促么?”朗说道:“卦兆如是,无关人事,但留证后来便了。”人果不能胜天吗?抚当即告别,还报慕容德,但说当进取广固,所有年数长短,不敢遽述。

  德遂决意东行,引兵入薛城。兖州北鄙诸郡县,望风迎降。德另置守宰,禁兵侵掠,百姓安堵,统赍牛酒犒军。德又遣谕齐郡太守辟闾浑,辟闾浑抗命不从,乃命慕容锺率步骑二万,即日进攻,自率兵进据琅琊。徐兖人民,陆续归附,数达十余万户。兖州守将任安,弃城遁去。渤海太守封孚,就是后燕的吏部尚书,前次兰汗作乱,孚南奔辟闾浑,浑令他署守渤海。兰汗乱事,见八十二回。及德至莒城,孚乃出降。德大喜道:“我得平青州,尚不足喜,所喜者在得卿呢。”遂委任机密,事辄与商。再拟进军广固,为锺后援。辟闾浑闻德将至,徙八千余家守广固,遣司马崔诞守薄荀,平原太守张豁守柳泉,诞豁俱遣子奉书,向德投诚。浑孤立无助,当然惊骇,急挈妻子奔魏。行至莒城,被德将刘刚追及,擒住斩首。浑有少子道秀,自诣德营,愿与父俱死。德叹息道:“父虽不忠,子独能孝,我何忍加诛呢?”遂赦免道秀,只杀浑参军张瑛,随即入据广固,作为都城,并为僧朗建神通寺,酬绢百匹。越年,德自称皇帝,即位南郊,改元建平。因人民不易避讳,特在德字上加一备字,叫做备德,即援二名不偏讳故例,诏示境内。名果能副实么?复在宫南建筑祖庙,遣使致祭,奉策告成,追谥前燕主慕容暐为幽皇帝,用慕容锺为司徒,慕舆拔为司空,封孚为左仆射,慕舆护为右仆射,立妻段氏为皇后。后即段仪次女季妃,自誓不作庸夫妇,见六十回回。至此果得为南燕后,也可谓如愿以偿了。

  惟备德为前燕主慕容皝少子,母公孙氏尝梦日入脐,因致怀孕。生备德时,尚昼寝未醒,及侍女惊呼,方醒寤起床。皝谓此儿寤生,颇似郑庄公,将来必有大德,乃以德为名。郑庄亦未见有德。及为范阳王,由后秦太史令高鲁,遗赠玉玺一纽,上有篆文镌着,系“天命燕”三字。又图谶秘文,载有四语云:“有德者昌,无德者亡,德受天命,柔而复刚。”此外尚有童谣云:“大风蓬勃扬尘埃,八井三刀卒起来,四海鼎沸中山颓,唯有德人据三台。”为了种种征验,所以备德入广固,终称尊号。独母公孙氏及兄慕容纳,陷落长安。备德前时别母,曾留金刀与诀,及从慕容垂起兵背秦,秦苻昌收捕备德家属,杀纳及备德诸子,公孙氏因老免死。纳妻段氏方娠,下狱待刑,狱掾呼延平,为备德故吏,私释二人,同奔羌中。纳妻段氏,生下一男,就是慕容超。超年十岁,祖母公孙氏方殁,临危时取出金刀,付超垂嘱道:“这是汝叔留下的纪念。若天下太平,汝可东往寻叔,赍刀送还便了。”超自然受教。呼延平代为理丧,复恐秦人掩捕,转挈超母子往投后凉。备德屡遣使入关,访问母兄,杳无下落,后由故吏赵融从长安东来,具述前情,才知母兄凶闻,备德连番恸哭,甚至呕血,寝疾数日,经良医调治,始得渐愈。但兄纳妻子,逃入后凉,不但备德无从探悉,就是赵融亦未尝闻知。后来超得东归,容至下文表明,叙入此段,为立超嗣位伏案。小子却要叙入后燕了。

  后燕主慕容盛,苛刻少恩,前文中已经叙过,见八十三回。勉强过了二年,宗族亲旧,多半携贰。盛尚不知恩抚,单靠着暗地钩考的思想,寻隙索瘢,不遗余力,独有一种暧昧的事情,发自太后宫中,盛虽自矜明察,反被她始终瞒着,毫无所闻。丁太后为盛伯母,看官应早阅悉,见八十二回。她本是个燕中的尤物。到了中年,还是丰容盛鬋,雪貌花肤,就中有个河间公慕容熙,索性渔色,又仗着皇叔懿亲,骠骑重任,时常出入宫廷,谒问太后。丁氏见他年甫逾冠,绰有丰仪,好一个翩翩公子,免不得另眼相看。熙就此勾引,朝挑暮拨,惹动丁氏情肠,你有情,我有意,彼此不顾嫂叔名义,竟凑成一番露水缘。宫中大小妇寺,就使得知,总教利诱势驱,自然不敢多口,只碍着主子慕容盛,不好明目张胆,夜夜交欢。盛又尝调熙远征,东伐高句骊,北讨奚契丹,情郎行役,闺妇怀愁,个中况味,唯有两人亲尝,不能与外人诉说,所以两人视盛,已似眼中钉一般,恨不得置盛死地,好让他日夜欢娱。谋夫杀子,多由纵奸所致。可巧燕主盛长乐三年,盛往伐库莫奚,大获而还,饮至行赏,宫廷交庆。左将军慕容国,与秦舆段讚等,谋率禁兵袭盛,熙与丁氏,稍有所闻,但望他一举成功,偏偏机事未密,被盛察觉,竟将慕容国等先行拿斩,连坐至五百余人,惟舆子兴讚子泰等,幸得逃脱。过了数日,兴与泰串同思悔侯段玑,见八十三回。夜入禁中,鼓噪大呼,响震屋瓦。盛闻变起床,亟率左右出战,击退乱党,玑亦被创,走匿厢屋间。忽有一贼潜蹑盛后,用刀斫盛。盛闻声跃起,身虽闪免,足已受伤,回顾那贼,却一闪儿不见了。此贼恐系丁氏所遣。盛忍不住痛苦,忙乘辇出升前殿,申约禁卫,宣召叔父河间公熙,拟嘱后事。熙尚未至,盛已晕倒座上,经左右舁入内廷,便即断气。中垒将军慕容拔,冗从仆射郭仲,急入白太后丁氏。丁氏装出一副泪容,颦眉与语道:“嗣主不测,为贼所伤,现惟有亟立新君,捕诛贼党,方足安慰先灵。”慕容拔道:“太子在外,请即迎立。”丁氏道:“国家多难,宜立长君,太子年幼,恐不堪承祚呢。”郭仲从旁(禁止)道:“太子即不可立,不如迎立平原公。”丁氏又复摇首。再由慕容拔等请示,丁氏乃推出那心上人儿,说他名望素隆,足靖国难。又温言笼络拔等,即令他乘夜往迎,休得漏泄。拔等奉命而出,适值慕容熙进来,遂导令入宫,准备即位。又好与丁氏续欢了。

  转眼间,便是天明,群臣联翩入朝,才知盛已暴殁。内廷有择立长君的消息,当时平原公慕容元,系盛季弟,曾任司徒尚书令,群望相属,总道是不立太子,必立太弟,就是郭仲所说,也属此人。偏待了半晌,由内侍传出太后手诏,乃是继立河间公熙,竟使叔承侄统,大众未免惊愕。但因熙职掌兵权,不好反抗,只得联名上书,向熙劝进。熙尚谓元宜嗣位,故意推让。元当然固辞,熙遂僭即尊位,捕诛叛臣段玑,及秦兴段鬚等人,并夷三族。且将平原公元,亦牵入案内,只说是与玑同谋,迫令自尽。真是辣手。乃下令大赦,为盛营葬。盛在位三年,殁时只二十九岁,追谥昭武皇帝,庙号中宗,出葬兴平陵。丁氏亦出都送葬,尚未还宫,中领军慕容提,及步军校尉张佛等,谋立故太子定,乘间发难。偏有人报知慕容熙,熙忙发兵捕获慕容提张佛,立即斩首,并将定一并赐死。又下了一次毒手。及丁氏回来,宫廷已安静如常了。熙再颁赦令,改元光始,把北燕台改称大单于台,置在右辅,位次尚书,每日除视朝外,惟与太后丁氏调情取乐,俨然与伉俪相似。丁氏亦华装盛饰,日夜陪着,还道天长地久,生死不离,那知男子心肠,本多薄幸;再加丁氏华年,要比熙加长十余龄,熙未免嫌她年老,暗嘱左右幸臣,采选美人儿入宫。凑巧有一对姊妹花,流寓龙城,得被选入。经熙仔细端详,端的是面似桃花,眉似柳叶,目如点漆,发如堆云,齿若瓠犀,领若蝤蛴,再加一副轻盈体态,画笔难描,真令熙喜极欲狂,真把魂灵儿交付两美,惹得颠倒迷离,慢慢地按定了神,讯明姓氏,方知是前中山尹苻谟女儿,长名娀娥,次名训英。见八十一回。熙也不暇再问来历,便命左右摆起盛宴,令两美左右侍饮。红灯绿酒,翠鬓朱颜,真个是春色撩人,无情不醉。况熙系登徒子一流人物,怎得不谗涎欲滴?才饮数觥,已按不住欲火,便搂住两美,同入欢帏,去做那阳台梦了。小子有诗叹道:

  冶容本是诲淫媒,况复娇雏并翼来。

  一箭双雕原快事,谁知极乐即生哀。

  熙既得了大小苻女,左拥右抱,欢爱的了不得,当然将丁氏冷淡下去,欲知后事,且看下回便知。

  --------

  典午之季,五胡云扰,无礼无义,其淆乱也甚矣!沮渠蒙逊欲废主而窃国,虽卖兄亦所不恤,兄可卖,主亦何不可弑乎?慕容德之下青齐,入广固,定都称帝,似夺之于乱臣之手。于后燕绝不相关,然德既为后燕臣,后燕未亡,德乌能称帝?是德固无君也。若慕容熙更不足责矣。太后可烝,太子可杀,淫凶暴戾,凌侮孤寡,此而畀之以国,天道果真无知乎?但稔恶必亡,近报在身,远报在儿孙,觉于慕容熙之结果,不及慕容德,又不及沮渠蒙逊,乃知恶愈甚者亡愈速,天道固非尽无凭也。


两晋演义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