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天部上 卷一百·灾异部 卷七·山部上 卷七十·服饰部下 卷七十一·舟车部 卷七十七·内典下 卷七十三·杂器物部 卷七十九·灵异部下 卷七十二·食物部 卷七十五·方术部 卷七十八·灵异部上 卷七十六·内典上 卷七十四·巧艺部 卷三·岁时上 卷三十·人部十四 卷三十一·人部十五 卷三十七·人部二十一 卷三十三·人部十七 卷三十九·礼部中 卷三十二·人部十六 卷三十五·人部十九 卷三十八·礼部上 卷三十六·人部二十 卷三十四·人部十八 卷九·水部下 卷九十·鸟部上 卷九十一·鸟部中 卷九十七·鳞介部下、 卷九十三·兽部上 卷九十九·祥瑞部下 卷九十二·鸟部下 卷九十五·兽部下 卷九十八·祥瑞部上 卷九十六·鳞介部上 卷九十四·兽部中 卷二·天部下 卷二十·人部四 卷二十一·人部五 卷二十七·人部十一 卷二十三·人部七 卷二十九·人部十三 卷二十二·人部六 卷二十五·人部九 卷二十八·人部十二 卷二十六·人部十 卷二十四·人部八 卷五·岁时下 卷五十·职官部六 卷五十一·封爵部 卷五十七·杂文部三 卷五十三·治政部下 卷五十九·武部 卷五十二·治政部上 卷五十五·杂文部一 卷五十八·杂文部四 卷五十六·杂文部二 卷五十四·刑法部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卷八十·火部 卷八十一·药香草部上 卷八十七·果部下 卷八十三·宝玉部上 卷八十九·木部下 卷八十二·草部下 卷八十五·百穀部、布 卷八十八·木部上 卷八十六·果部上 卷八十四·宝玉部下 卷六·地部、州部、郡 卷六十·军器部 卷六十一·居处部一 卷六十七·衣冠部 卷六十三·居处部三 卷六十九·服饰部上 卷六十二·居处部二 卷六十五·产业部上 卷六十八·仪饰部 卷六十六·产业部下 卷六十四·居处部四 卷十·符命部 卷十一·帝王部一 卷十七·人部一 卷十三·帝王部三 卷十九·人部三 卷十二·帝王部二 卷十五·后妃部 卷十八·人部二 卷十六·储宫部 卷十四·帝王部四 卷四·岁时中 卷四十·礼部下 卷四十一·乐部一 卷四十七·职官部三 卷四十三·乐部三 卷四十九·职官部五 卷四十二·乐部二 卷四十五·职官部一 卷四十八·职官部四 卷四十六·职官部二 卷四十四·乐部四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卷九十八·祥瑞部上

上一章 下一章

祥瑞 庆云 甘露 木连理 木芝 龙 麟

  ◇祥瑞

  《风角占》曰:福先见曰祥。

  《字林》曰:祯,祥也,福也。

  《礼记》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四灵以为畜,则兽不狘。

  又曰:圣王用民必顺,使无水旱昆虫之灾,民无凶饥妖孽之疾,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是以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山出银瓮丹甑之器,及人象车也。]河出马图,凤皇麒麟,皆在郊薮,龟龙在宫沼,其馀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则是无故,先王能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此顺之实也。

  《白虎通》曰:天下太平,符瑞所以来至者,以为王者承天顺理,调和阴阳,阴阳和,万物序,休气充塞,故符瑞并臻,皆应德而至,德及天,即斗极明,日月光,甘露降,德至地,即嘉禾生,蓂荚起,德至鸟兽,即凤皇翔,鸾鸟舞,麒麟臻,狐九尾,雉白首,白鹿见,德至山陵,即景云出,芝实茂,陵出黑丹,山出器车,泽出神马,德至渊泉,即黄龙见,醴泉涌,河出龙图,雒出龟书,江出大贝,海出名珠,德至八方,即祥风至,锺律调,四夷化,越裳来,孝道至,即萐蒲出庖厨,不摇自扇,於饮食清凉,助供养也,继嗣平,即宾连生於房户,宾连者,木名也,连累相承,故生於房户,象继嗣也,日历得其分,即蓂荚生於阶间,蓂荚者,树名也,月一日一荚生,十五日毕,至十六日,一荚去,故侠阶而生,以明日月也,贤不肖位不逾,即平露生於庭,平露者,树名也,官位得其人,即生,不得其人,即死矣,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九配得其所,子孙繁息也,於尾者,明后当盛也,景星者,大星也,月或不见,景星常见,可以夜作者,益於民人也,甘露者,美露也,降则物无不盛,朱草者,赤草也,可以染绛,别尊卑也,醴泉者,美泉也,状如醴酒,可以养老,嘉禾者,大禾也,成王之时,有三苗贯桑而生,同为一穗,大几盈车,长几充箱,民有得而上之者,成王召周公而问之,曰:三苗为一穗,意天下其和为一乎,后果有越裳氏重译而来矣。

  《春秋演孔图》曰:趣作法,圣没,周姬亡,彗东出,秦政起,胡破术,书记散,孔不绝,[此鲁端门血书,十三年冬,有星勃东方,说题曰:麟得之月,天当有血书端门,子夏至期往视,逢一郎,言门有血书,往写之。]血蜚,鸟化为帛,鸟消书出,署曰演孔图。

  《东观汉记》曰:光武中元元年,上幸长安,祠长陵,还洛阳宫,是时醴泉出於京师,郡国饮醴泉者,痼疾皆愈,独眇蹇者不差。

  又曰:有赤草生于水涯,郡国上甘露降,群臣上言,地祇灵应而朱草萌,宜命太史撰具郡国所上,上遂不听,是以史官鲜记焉。

  又曰:章帝元和二年,凤皇三十九,麒麟五十一,白虎二十九,黄龙四,青龙,黄鹄,鸾鸟,神马,神雀,九尾狐,三足乌,赤乌,白兔,白鹿,白燕,白鹊,甘露,嘉瓜,秬秠,明珠,芝英,华平,朱草,木连理实,日月不绝,载於史官,不可胜纪。

  《论衡》曰:儒者论太平瑞应,皆言气物卓异,朱草醴泉,祥风甘露,景星嘉禾,萐蒲蓂荚屈轶之属。又言山出车,泽出马,男女异路,市无二价,耕者让畔,班白不题挈,关梁不闭,道不虏掠,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其盛茂者,致黄龙麒麟凤皇,夫儒者之言,溢於过实,瑞应之物,或无失言,凤皇麒麟之属,大瑞较然,不得增饰,其小瑞徵应,恐多不是,夫风气雨露,本当和適,言其风祥露甘,风不鸣条,雨不破块可也,言其五日一风,十日一雨,襃之者也。

  《墨子》曰:赤乌衔珪,降周之岐社,曰:命周文王,伐殷有国,河出录图,地出乘黄,天锡武王黄鸟之旗。

  《吕氏春秋》曰:凡帝王将兴,天先见祥下民,黄帝天先见大蝼螾,黄帝曰:土气胜,故其色上黄,其事则土,及禹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上青,其事则木,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八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上白,其事则金,文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上赤,其事则火。

  《淮南子》曰:天覆以德,地载以乐,乐也其时,不失其序,日月淑清而扬光。

  《晋中兴书》曰:昔秦始皇东游,望气者云,五百年后,东南金陵之地,有天子气,於是始皇改为秣陵,巉北山,绝其势,今建康即秣陵西北界,所巉即建康南淮中也,按始皇东游之岁,至孙权僣号,四百三十七年,考之年数既不合,挍之基宇又非伦,岂应帝王之符,而见兆於上代乎,有晋金行,奄君四海,金陵之祥,其在斯矣,且秦政东游,至今五百二十六年,所谓五百年后当有王者也。

  【赋】魏刘劭嘉瑞赋曰:乾坤交泰,嘉瑞降灵,皓雉呈其洁质,素威效其仁形,白兔杨其翰耀,黄龙燿其神精,章光列之焞燿,显休徵之有成,昔圣王之降瑞,或卓尔而弗经,犹著美於篇籍,贻来业而垂名,实明德之所隆,宜允纳而是丁,信无思而不服。又何远之不宁,方将收麒麟於玄圃,栖凤皇於轩棂,舞鸾鸟於中唐,聆鸑鷟之和鸣,弄萐蒲之华芳,玩朱草之丹荣,承灵祚而建基,垂遐福於亿龄,超三五而无俦,与泰初乎齐声。

  【颂】魏何晏瑞颂曰:若稽古帝魏武,哲钦明文思,罄民生之俊德,懿前烈之极休,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聿迪明命,肇启皇基,夫居高听卑,乾之纪也,靡德不酬,坤之理也,故灵符频繁,众瑞仍章,通政辰脩,玉烛告祥,和风播烈,景星扬光,应龙游於华泽,凤鸟鸣于高冈,麒麟依于圃籍,甝虎类于坰疆,鹿之麌々,载素其色,雉之朝雊,亦白其服,交交黄鸟,信我中霤,儵儵嘉苗,吐颖田畴。

  【表】周王襃上祥瑞表曰:明王孝治,岳渎所以效灵,至人泽及,风云以之悬感,是以若雾非雾,天道叶至德之符,似烟非烟,触石表嘉祥之气,玄黄萧索之辉,丹紫轮囷之状,岂止唐帝沉璧,气合金方,姬后望河,形如车盖。

  ◇庆云

  孙氏《瑞应图》曰:景云者,太平之应也,一曰庆云,非气非烟,五色氛氲,谓之庆云。

  《孝经援神契》曰:德至山陵,则景云出。

  《洛书》曰: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黄云扶日,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

  《尚书·中候》曰:尧沉璧於河,白云起,成王观於河,东云至。

  《礼斗威仪》曰:其君乘水而王,为人黑色大耳,其政和平,时则景云至。

  《春秋合成图》曰:尧母庆都,盖大帝之女,生於斗维之野,常在三河东南,天大雷电,有血流润大石之中,生庆都,长丈,形象大帝,常为黄云覆盖之,蔑食不饥,年二十,寄伊长家,无夫,出观三河,奄然阴雨风,赤龙与庆都合,有娠而生尧也。

  《尚书大传》曰:於时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卿云[二字衍。]帝乃倡之。

  《史记》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庆云,庆云见,嘉气也。

  《汉书》:高祖游芒砀山,上常有云气。

  又曰:武帝封泰山,夜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又曰:宣帝祠甘泉,紫云从西北来,散於殿前。

  《汉武故事》曰:上幸梁父,祠地,上亲拜,用乐焉,其日上有白云。又有呼万岁者,禅肃然,白云为盖。

  《魏志》曰:文帝生时,有云气青色,圆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春秋演孔图》曰:黄帝之将兴,黄云升於堂,文命之候,玄龙衔云,於阳[按当作汤,见本书卷一云篇。]白云入房。

  《春秋运斗枢》曰:天枢得则景云出。

  又曰:天子孝则景云出游。

  车频秦书曰:符坚立,有黄云五色,回绕台观,时以为景云。

  【赞】宋孝武帝景阳楼庆云赞曰:非烟非云,曳紫流光,悬华曜藻,奄郁台堂,粤予不明,震乎珍祥,积庆有文,灵贶无疆。

  ◇甘露

  《广雅》曰:汲汲瀼瀼,湛湛泥泥,露濬也。

  《山海经》曰:轩丘凤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

  《礼记》曰:圣王所以顺而弗悖也,天降甘露,地出醴泉。

  《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膏露下,吕氏春秋曰:甘露时雨,不私一物。

  又曰:伊尹说汤曰:水之美者,三危之露,其色若紫。

  《论衡》曰:儒者论甘露,言其味甘,必然也,若甘雨,霁而阴翳者,谓之甘雨,谓水味之甘也。

  《三辅故事》曰:汉武以铜作承露盘,高二十丈,七围,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欲以求仙也。

  《汉武故事》曰:承甘露盘,仙人掌擎玉杯,为取云表之露。

  《东观汉记》曰:明帝夜梦见先帝太后,觉,悲不能寐,明旦上陵,树叶有甘露,上令百官采之。

  谢承《后汉书》曰:吴郡陆闳,为颍川太守,致凤皇甘露之瑞。

  又曰:吴郡沈丰,为零陵太守,到官一年,甘露降泉陵佻阳五县,流被山林,膏润草木。

  又曰:山阳百里嵩,为济南相,甘露降於郡,安帝嘉之,徵祥拜大鸿胪。

  又曰:百里嵩为徐州刺史,甘露再降厅事前树。

  《神异经》曰:西北海外,有人长二千里,但日饮天酒,天酒,甘露也。

  《汉书》曰:元康元年,甘露降未央宫,大赦,以甘露连降,改年为甘露。

  《白虎通》曰:甘露,美露也,降则物无不盛。

  《五经通义》曰:和气津凝为露,露从地生。

  《古今注》曰:光武建武二十年,甘露下日南朱梧,积四十五日。

  《魏略》曰:文帝欲受禅,郡国奏甘露三十七降。

  《晋中兴徵祥说》曰:王者德至,天气感而甘露降,郡县甘露七十,降谯,降盱眙,方七十五亩。

  《抱朴子》曰:何以知天上不有甘露之渊,须太平而洒之,地中不有醴泉之源,待有道而涌之耶。

  孙氏《瑞应图》曰:甘露者,神露之精也,其味甘,王者和气茂,则甘露降於草木,一本曰:食之令人寿,一本曰:耆老得敬,则松柏受甘露,尊贤爱老,不失细微,则竹{韦}受甘露。

  【诗】北齐邢子才应诏甘露诗曰:膏露且渐洽,凝液汭旍旗,草木尽霑被,玉散复珠霏,谁谓穹昊远,道合若应机。

  【颂】北齐邢子才甘露颂曰:历选列辟,逖听前闻,三才易统,五运相君,皇极攸序,庶类以分,乃忠乃敬,或质或文,[其一。]赫矣景命,蒸哉上圣,大德大名,至道无竞,川停岳路,云临水镜,望日齐明,瞻天比映,[其二。]功深微禹,业隆作周,英华内积,文教外修,广输四海,堤封十洲,紫川北注,赤水南流,[其三。]宸居两楹,恭己万国,圣敬日渐,王猷允塞,礼有大成,乐无惭德,用天之道,顺帝之则,[其四。]政平民豫,岁稔时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风轮蹍汉,毛舟沉河,玉龟出沼,鸣凤在阿,[其五。]休徵屡动,感极回天,流甘委素,玉润冰鲜,蜜房下结,珠琲上悬,布濩林野,洒散旌旃,[其六。]日月已明,宇宙已廓,鼓缶成咏,挹水为乐,以为玄黄,犹参沃若,取慰天壤,用忘沟壑,[其七。]

  魏陈王曹植露盘颂曰:明帝铸承露盘,茎长十二丈,大十围,上盘径四尺,下盘径五尺,铜龙绕其根,龙身长一丈,背负两子,自立於芳林园,甘露仍降,使王为颂铭。

  【诏】魏明帝与东阿王诏曰:昔先帝时,甘露盘以来,甘露复降芳林园仁寿殿前。

  【表】晋范汪在东阳郡表曰:瑞日所统长山诸县,林中木叶上,朝有凝露,其味如蜜,夕乃溜地,耆老咸谓甘露。

  【议】蔡谟答兰台议曰:被符宣令贺甘露,至不朝者,天雨不朝,礼也,今不朝,则不应贺。

  【启】晋翟铿启庾翼述甘露曰:甘露降学堂柳树,与幹吏共尝,味极甜,宜表贺,翼答曰:甘露自古佳祥,而顷天下多故,何以致此,且其味尚薄,未知瑞应不,而近得一白兔,尚羸小,且养之,并上。

  ◇木连理

  《瑞应图》曰:木连理,王者德化洽,八方合为一家,则木连理,一本曰:不失小民心则生。

  《孝经援神契》曰:德至於草木,则木连理。

  《礼斗威仪》曰:君乘木而王,其政升平,时则松柏为常生。

  《京房易传》曰:木同本异枝,其君有庆,邻邑来附者,吉木生於君屋,上及朝廷,其君圣,子木王而有实,其国有庆,木生於城胁,一围以上,长数丈,此谓城强,其君大昌。

  《东观汉记》曰:安帝延和[按当依东观汉记三作光。]三年,卫县木连理。又其年,定陵县木连理。

  袁山松《汉书》曰:建和二年,河东木连理。

  《魏略》曰:文帝嗣立为魏王,是岁天下奏醴泉涌,木连理。

  干宝《晋纪》曰:武帝自咸宁三年,至太康元年,木连理八生。

  《晋中兴徵祥说》曰:王者德泽纯洽,八方同一,则木连理,连理者,仁木也,或异枝还合,或两树共合,建元[汤球辑晋中兴书云当作武。]元年,木连理四,一生膏[汤辑本云当作嵩。]山,一生武昌,一生汝阴,一生汝阳,泰兴元年。又生武昌。

  【颂】湛方生木连理颂曰:相彼神奇,远见祯祥,同根连柯,本枝俱昌,皇基增构,灵祚惟长,运隆周室,道均三王,丕显弈世,休风载扬。

  【表】晋范甯为豫章郡表曰:永脩公国相万主解列,到县巡行邑治,县西北出二里,有林,中两桐树,下根相去一丈,上枝相去丈八,连合成一。

  ◇木芝

  《尔雅》曰:菌,芝也。

  《说文》曰:芝,神草也。

  《本草经》曰:赤芝一名丹芝,黄芝一名金芝,白芝一名玉芝,黑芝一名玄芝,紫芝一名木芝。

  《瑞应图》曰:芝英者,王者亲延耆养老,有道则生。

  《离骚》[《太平御览》九百八十六作九歌。]曰:采三秀兮於山涧。[三秀芝也。]

  《孝经援神契》曰:德至於草木,则芝草生。

  又曰:善养老则芝茂。

  《春秋运斗枢》曰:瑶光得陵山黑芝。

  《汉书》:武帝元封六年诏曰:甘泉宫中产芝九茎,连叶,上帝博临,不异下房,其赦天下,赐云阳都百户牛酒,作芝房之歌。

  又曰:宣帝神雀元年,金芝九茎,产於涵德殿铜池中。

  《淮南子》:巫山之上,从风纵火,紫芝与萧艾俱死。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之仙上药,有大真红芝草。

  《东观汉记》曰:光和四年,郡国上芝英。

  《续汉书》曰:章帝建初五年,零陵献芝草。

  《论衡》曰:建初三年,零陵泉陵县女子传[《太平御览》八百七十三作愽宁二字,按愽当作傅。]宅内,生芝五本,长者尺四寸,短者七八寸,茎叶紫色,盖紫芝也,太守沈酆,遣门下掾奉献,皇帝悦怿,赐钱衣,诏会公卿国上计吏,皆以芝草告示天下。

  《古今注》:章帝元和二年,芝生沛,如人冠,建初五年,芝出颍川,常以六月中生一叶,五岁五重,春青夏紫,秋白冬黑色,十月后,黄气出上,尺五寸。

  《仲长子》曰:哀帝时,有异物,生於长乐宫延年厩后东庑树,及永巷南园合欢树,议者以为芝草。

  《抱朴子》曰:芝有石芝木芝草芝肉菌芝,各有百许种,如水精,得而末之,以无心草汁和之,须臾成水,服一升,得千岁。

  又曰:石桂英芝,生名山石穴中,似桂树而实石也,木芝者,松脂沦地千岁,化为茯苓,茯苓万岁,其上有小木,状似莲叶,名曰木威嘉之,[太平御览九百八十五作喜芝。]夜视有光,持之甚滑,烧之不燋,带之辟兵。

  又曰:七明九光芝,皆石也,生临水之高山石崖之间,状如盘梡,不过径尺以还。

  又曰:肉芝者,谓万岁蟾蜍,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字再重,以五月五日中时取之,阴乾百日,以其足画地,即为流水,带其左手於身,辟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还自向也。

  又曰:青云芝生於名山之阴,大青石间,青盖三重,上有云气覆之,味辛甘,以阴乾食之,令人寿千岁不老,能乘云通天,见鬼神。

  又曰:黄龙芝,生於神山之中,状如黄龙,味辛甘,以四时采,阴乾治,日食一合,寿万年,令人光泽。

  又,曰金菌芝,生於名山之阴,金石之间,上有水盖,茎赤,入秋旬求之,饮其中水,寿千岁,耳目聪明。

  又曰:龙仙芝,状似升龙之类,叶为鳞,其根则如蟠龙,服一株,则寿千岁。

  又曰:紫朱芝,其茎黄,其叶赤,其实如李而紫色,二十四枚,辄相连而垂,如贯珠也。

  又曰:朱草芝,九曲,曲有三叶三实。

  又曰:行山中,见小人乘马车,长七八寸者肉芝,生取服即仙。

  又曰:苍山岑石之中赤云芝,下状如人,竖竖如连鼓,其色如泽,以夏采之,阴乾食之,令人乘云能上天,观见八极,通见神明,延寿万年。

  又曰:月芝,生於名山之阴,昆仑之山,大谷源泉,金石之中。

  又曰:山芝者,韩终所食也,与天地相极,延年寿,通神明矣。

  又曰:火芝,常以夏采之,叶上赤,下茎青,赤松子服之,常在西王母前,随风上下,往来东西。

  又曰:人芝,生名山之阴,青盖白茎,阴乾治,食日半合,则使人寿,入水可久也。

  又曰:月精芝,秋生山阳石上,茎青上赤,味辛苦,盛以铜物,十月食之,寿万岁。

  又曰:黑芝,生於山之阴,大谷中,白盖赤茎,味甘,秋采之,阴乾,日食,令人身轻齿坚,与天地无极。

  又曰:火芝,生於名山之阳,其色黄泽,大如车盖。

  又曰:金芝生於金石之中,青盖茎,味甘辛,以秋取,阴乾治食,令人身有光,寿万岁。

  又曰:万年芝,令人不老,延年九千。

  又曰:夜光芝,出於名山之阴,大谷源泉中金石间,上有浮云翔其上,有五色,有目,如两日。

  又曰:白云芝,生於名山之阴,白石上,有白云覆之,白盖二重,味辛甘,小苦,以秋采之,阴乾治食,令人身轻齿坚。

  又曰:金芝,生於山,无盖,青茎,阴乾治,食日一合,不中风雷,令人色光泽也。

  又曰:云母芝,生於名山之阴,青盖赤茎,味甘,以季秋竹刀采之,阴乾治食,使人身光,寿千万岁,醮以牛脯。

  又曰:华芝,生於名山之阳,及出央山大谷源泉水中,赤盖白茎,上有两叶三实。

  又曰:鬼芝,青盖长茎,阴乾屑之,日食五合,所见神明,令人长生。

  【诗】梁庾肩吾芝草诗曰:踟蹰玩芝草,淹留攀桂丛,桂丛方偃蹇,芝叶正玲珑,如龙复如马,成阙复成宫,黄金九华发,紫盖六英通,隐士苍山北,神仙海六东,随丹聊变水,独摇不须风。

  【赞】魏缪袭神芝赞曰:青龙元年,神芝产于长平之习阳,其色丹紫,其质光耀,其长尺有八寸五分,其本围三寸有三分,上别为三幹,分为九枝,散为三十六茎,围率一寸九分,叶径二寸七分,其幹洪纤连属,有似珊瑚之形,其吐柯载叶,祥明蠲絜,考图案谍,盖美乎所同於前代者矣,古瑞命记曰:王者慈仁则芝生,而食之则延年不终,与真人同。又神农氏论芝云,山川云雨,五行四时,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皆为圣王休祥焉,自汉孝武显宗,世号隆盛,而元封永平所纪神芝,方斯蔑如也,且其枝幹条茎,本末相承,乃协于天官之数,非神明其孰为此哉,推其类象,则蓂荚之植阶庭,萐莆之生庖,屡视四灵矣,[○句有讹。]乃诏御府,匮而藏之,且尽其形,遂以名园为之赞曰:帝德允臻,厨不难致,[句有讹。]煌煌神芝,吐葩扬荣,曩披其图,今握其形,永章遐纪,载之颂声。

  ◇龙

  《瑞应图》曰:黄龙者,四龙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细,能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王者不漉池而渔,则应和气而游於池沼。

  又曰:舜东巡狩,黄龙负图,置舜前。

  又曰:不众行,不群处,必待风雨而游乎青气之中,游乎天外之野,出入应命,以时上下,有圣则见,无圣则处。

  《龙鱼河图》曰:天授元始,建帝号,黄龙负图,从河中出,付黄帝,帝令侍臣写以示天下。

  又曰:黄龙从洛水出,诣虞舜,鳞甲成字,令左右写文竟,龙去。

  《河图》曰:舜以太尉即位,与三公临观,黄龙五采,负图出舜前,以黄玉为柙,玉检金绳,芝为泥,章曰:天黄帝符玺。

  《尚书·中候》曰:舜沉璧於河,荣光休至,黄龙负卷舒图,出入坛畔。

  又曰:河龙图出,雒龟书威,[龟负书而出也,威,则。]赤文像字,以授轩辕。

  《诗含神雾》曰:含始吞赤珠,刻曰:玉英生汉皇,后赤龙感女娲,[《史记》八注作媪。]刘季兴也。

  《孝经援神契》曰:德至水泉,则黄龙见者,君之象也。

  又曰:左契曰:天子孝,天龙负图,地龟出书。

  《吕氏春秋》曰:禹南省方,过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曰:吾受命於天,竭力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何忧龙哉。龙俯而去。

  《史记》曰:高祖常从王媪武[史记武字下有负字。]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

  又曰:黄帝土德,黄龙见,夏木,青龙生於郊。

  《汉书》曰:文帝十五年,春,黄龙见成纪,上乃诏议郊祀。

  又曰:宣帝甘露九年,黄龙见新丰,因改年应之,周公沉璧,青龙衔出玄甲圆,[《文选》三十九,江淹上建平王书注作图。]

  《东观汉记》曰:黄龙见於河,冯异劝上即位,上曰:我昨夜梦骑赤龙上天,觉寤,心中动悸,异等贺曰:此天命发於神明。

  又曰:章帝元和二年,黄龙四见。

  又曰:安帝延光三年,黄龙见历城。又见诸县。

  《古今注》曰:高祖五年,黄龙见华阳池十馀日,九年。又见长安,五凤四年,黄龙出广汉,甘露元年,黄龙见新丰,二年,龙见上郡,腾跃五色升天,丞相以下上寿,章帝建初三年,黄龙见汝南项氏田庐中,长五丈馀,高二丈,光耀庐舍,及树皆黄,哀帝永元十年,黄龙见颍川定陵民家井中,色黄,目如镜。又见巴郡宕渠,草木色皆黄。

  《魏略》曰:文帝欲受禅,郡国奏黄龙十三见,明帝铸铜黄龙,高四尺,置殿前。

  《魏志》曰:汉嘉平五年,黄龙见谯,光禄大夫乔玄曰:太史令单飏曰:其国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当伏[魏志二作复。]见,内黄殷登嘿记之,四十五年,登尚在,黄龙此时见谯,登曰:单飏之言,其验兹乎。

  又曰:青龙元年,春正月甲申,青龙见摩陂井中,二月丁酉,幸摩陂观龙,於是改摩陂为龙陂。

  《吴志》曰:黄龙元年,樊口武昌并言黄龙见,孙权即位,改年为黄龙,孙休梦乘龙上天,顾不见尾,果立为帝而无后。

  又曰:孙权潘夫人父为吏,坐法死,夫人输织室,权见而异之,召充后宫,得幸有娠,梦有以龙头授己,以蔽膝受之,遂生孙亮。

  汉晋春秋曰:青龙三年,七月,曹叡崇华殿灾,时郡国有龙九见,故改曰九龙殿。

  《晋中兴书》曰:孝武太后李氏,以微贱,入为会稽王宫人,梦两龙抗膝入怀,太祖[按汤球辑晋中兴书作宗。]异而召之,生烈宗。

  沈约《宋书》曰:太史奏西方有天子气,时太祖为宜都王,镇荆州,后入纂大位,在道,有黑龙跃出,负上所乘舟,左右皆失色,上谓王昙首曰:此乃夏禹所以受天命,我何德以堪之。

  【赋】魏刘劭龙瑞赋曰:太和七年春,龙见摩陂,行自许昌,亲往临观,形状朅丽,光色烛燿,侍卫左右,咸与睹焉,自载籍所纪,瑞应之致,或翔集于邦国,卓荦于要荒,未有若斯之著明也,惟殷眺之旧式,乃展义而省方,皇舆发於洛邑,遂巡幸于许昌,宪宸极之天居,建正殿以当阳,有蜿之龙,来游郊甸,应节合义,象德效仁,焕若罗星,蔚若翠云,光舄弈以外照,水清景而内分,圣上观之无射,左右察之既精,聊假物以拟身,忽神化而无形,昔太昊之初化,首帝德以表名,暨明后之隆盛。又降见以扬声,惟玲兽之玄真,实殊异於四灵,信应龙之道扬,将天飞於泰清。

  【表】魏陈王曹植表曰:臣闻凤皇复见邺南,黄龙双出於清泉,圣德至理,以致嘉瑞,将栖凤於林,龙囿於池,为百姓旦夕之观也。

  ◇麟

  孙氏《瑞应图》曰:一角兽者,六合同归则至,一本曰:天下太平则至。

  《春秋运斗枢》曰:机星得其所,则麒麟生,和平合万民。

  春秋感精符曰:麟一角,明海内共一主也,王者不刳胎,不剖卵,则出於郊,一本云,德及幽隐,不肖斥退,贤者在位则至,明於兴衰,武而仁,仁而有虑,禽兽有埳阱,非时张猎则去,一本曰:明王动则有义,静则有容,乃见。

  《孝经援神契》曰:德至鸟兽,则麒麟臻。

  《尚书·中候》曰:帝轩提像,配永修机,[永长,修从也,黄帝观慑提,配而行之,以长从升(尚书中候作斗。)机故也。]麒麟在囿,鸾凤来仪。

  《礼斗威仪》曰:君乘金而王,其政平,麒麟在郊。

  《鹖冠子》曰:麟者玄枵之兽,阴之精也,德能致之,其精毕至。

  《孙卿子》曰:古之王者,其政好生恶杀,麟在郊野。

  《春秋繁露》曰:恩及羽虫,则麒麟至,张网焚林,则麒麟去。

  《说苑》曰:帝王之著,莫不致四灵焉,德盛则以为畜,治平则至矣,麒麟糜身牛尾,圜头一角,含信怀义,音中律吕,步中规矩,择土而践,彬彬然,动则有容仪。

  《汉书》曰:终军从上幸拥,[《太平御览》八百八十九作雍。]获白麟,一角五蹄。又得奇木,支旁出,辄复合,上异之。

  《毛诗义疏》曰:麟纴身马足牛尾,黄色,圆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锺吕,王者至仁则出。

  《东观汉记》曰:章帝时,麟五十一见。

  又,安帝三年,颍川上言麟见。

  蔡邕《月令章句》曰:凡麟生於火,游於土,故修其母,致其子,五行之情性也,视明礼修,则麒麟见。

  王隐《晋书》曰:咸宁五年,白麒麟见平原。

  又曰:泰始元年,白麟见,群兽皆从,改年曰麟嘉。

  《凉州记》曰:吕光时,张掖金泽有麟见,群兽皆从,改年麟嘉。

  【颂】吴薛综麟颂曰:懿哉麒麟,惟兽之伯,世平觌景,否则戢足,德以卫身,不布牙角,委体大吴,以昭遐福,天祚圣帝,永享万国。

  【赞】晋郭璞麟赞曰:麟惟灵兽,与纴同体,智在隐踪,仁表不抵,孰为来哉,宣尼挥涕。


艺文类聚

《艺文类聚》是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欧阳询与令狐德棻、陈叔达、裴矩、赵弘智、袁朗等十余人于武德七年(624年)编纂而成的一部综合性类书,该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它保存了中国唐代以前丰富的文献资料,尤其是许多诗文歌赋等文学作品。与《北堂书钞》、《初学记》、《白氏六帖》合称“唐代四大类书”。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