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天部上 卷一百·灾异部 卷七·山部上 卷七十·服饰部下 卷七十一·舟车部 卷七十七·内典下 卷七十三·杂器物部 卷七十九·灵异部下 卷七十二·食物部 卷七十五·方术部 卷七十八·灵异部上 卷七十六·内典上 卷七十四·巧艺部 卷三·岁时上 卷三十·人部十四 卷三十一·人部十五 卷三十七·人部二十一 卷三十三·人部十七 卷三十九·礼部中 卷三十二·人部十六 卷三十五·人部十九 卷三十八·礼部上 卷三十六·人部二十 卷三十四·人部十八 卷九·水部下 卷九十·鸟部上 卷九十一·鸟部中 卷九十七·鳞介部下、 卷九十三·兽部上 卷九十九·祥瑞部下 卷九十二·鸟部下 卷九十五·兽部下 卷九十八·祥瑞部上 卷九十六·鳞介部上 卷九十四·兽部中 卷二·天部下 卷二十·人部四 卷二十一·人部五 卷二十七·人部十一 卷二十三·人部七 卷二十九·人部十三 卷二十二·人部六 卷二十五·人部九 卷二十八·人部十二 卷二十六·人部十 卷二十四·人部八 卷五·岁时下 卷五十·职官部六 卷五十一·封爵部 卷五十七·杂文部三 卷五十三·治政部下 卷五十九·武部 卷五十二·治政部上 卷五十五·杂文部一 卷五十八·杂文部四 卷五十六·杂文部二 卷五十四·刑法部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卷八十·火部 卷八十一·药香草部上 卷八十七·果部下 卷八十三·宝玉部上 卷八十九·木部下 卷八十二·草部下 卷八十五·百穀部、布 卷八十八·木部上 卷八十六·果部上 卷八十四·宝玉部下 卷六·地部、州部、郡 卷六十·军器部 卷六十一·居处部一 卷六十七·衣冠部 卷六十三·居处部三 卷六十九·服饰部上 卷六十二·居处部二 卷六十五·产业部上 卷六十八·仪饰部 卷六十六·产业部下 卷六十四·居处部四 卷十·符命部 卷十一·帝王部一 卷十七·人部一 卷十三·帝王部三 卷十九·人部三 卷十二·帝王部二 卷十五·后妃部 卷十八·人部二 卷十六·储宫部 卷十四·帝王部四 卷四·岁时中 卷四十·礼部下 卷四十一·乐部一 卷四十七·职官部三 卷四十三·乐部三 卷四十九·职官部五 卷四十二·乐部二 卷四十五·职官部一 卷四十八·职官部四 卷四十六·职官部二 卷四十四·乐部四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卷八十九·木部下

上一章 下一章

杨柳 柽 椒 梓 桂 枫 豫章 无患 朱树 君子 枞桧 茱萸柟柞 楸 栎 楛 灵寿 女贞 长生 木槿 樗 木兰 夫栘 橚若木合欢 杉 并闾 荆 棘 黄莲 栀子 竹

  ◇杨柳

  《尔雅》曰:旄,泽柳,[生泽中也。]杨,蒲柳。

  《诗》曰:杨柳依依。

  《左传》曰:董泽之蒲。

  《庄子》:支离叔观於冥伯之丘,昆仑之墟,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

  《战国策》曰:楚有养由基,善射,去杨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汉书》曰:昭帝时,上林苑中大柳树断,卧地,一朝起生枝叶,有虫蚀其叶为字,曰公孙病已立,及昭帝崩,亡嗣,大臣迎立昌邑王,王即位,淫乱失道,霍光废之,更立昭帝兄卫太子之孙,是为宣帝,帝本名病已云。

  《文士传》曰:嵇康性绝巧,能锻,家有一柳树,乃激水以圜之,夏天甚凉,居其下遨戏及锻。

  陶潜曰:五柳先生,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因以为号。

  许慎淮南子注曰:展禽之家,树柳行惠德,因号柳下惠,一曰邑名。

  《琴操》曰:其思革子尹文子叔儋子,相与为友,闻楚成王贤,俱往见之,至嵚岩之间,卒逢飘风暴雨,共伏於空柳之下,衣寒粮乏,自度不能俱活,以革子为贤,乃并衣粮与之,二子遂冻饿而死,革子见楚王,楚王知其贤,陈酒设锺鼓而乐之,革子操琴而作别散之音,楚王赐其百金,以葬二子。

  《易大过卦》曰:枯杨生梯,[注(原讹洼,据冯校本改。)生华。]老夫得其女妻。

  焦赣《易林》:豫之晋曰,鹊巢柳树,鸠夺其处,任力劣薄,天命不祐。

  《毛诗》:东方未明曰:折柳樊圃,[柳,弱枙(《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为藩,无益於禁。]

  《毛诗义疏》曰:蒲柳之木二种,一种皮正白,可为箭竿,传曰:董泽之蒲,今人以为其雚,可为矢。

  《诗义疏》曰:树杞,杞柳也,生水旁,树如柳,叶粗而白,木理微赤,今人以为毂,《大戴礼》曰:正月柳梯,梯者发叶也。

  《尔雅》曰:柽,河柳。

  《说文》曰:杨,薄柳也,从木昜声,柽,河柳也,从木圣声,柳,小杨也,从木卯声也。

  《晋中兴书》曰:陶侃明识过人,武昌道种柳,人有窃之,植于其家,侃见而识之,问何以盗官柳种,于时以为神。

  沈约《宋书》曰:萧惠开为少府,不得志,寺内斋前香草蕙兰悉铲除,列种白柳。

  《续搜神记》曰:上虞魏金,家在县北,忽有一人,著孝子服,皂笠,手巾掩口,来诣金家,语曰:居有钱一千万,铜器亦如之,大柳树钱在其下,取钱当得耳,书居大不吉,仆寻为君作此,便去,自尔出三十年,遂不复来,金亦不取钱。

  盛弘之《荆州记》曰:缘城堤边,悉植细柳,绿条散风,清阴交陌。

  三齐略记曰:台城东南,有蒲台,高八丈,始皇所顿处,在台下萦马,至今蒲生犹萦,似水杨而堪为箭。

  孔氏志怪记曰:会稽盛逸,尝晨兴,路未有行人,见门内柳树上,有一人,长二尺,衣朱衣冠冕,俯以舌舐树叶上露,良久,忽见逸,神意如惊,遽即隐不见。

  《管子》曰:五沃之土宜柳。

  《孟子》曰:性犹杞柳,义犹柸棬。

  崔寔《四民月令》曰:三月三日,以及上除,采柳絮,柳絮愈疮。

  梦书曰:杨为使者。

  《本草经》曰:柳花一名絮。

  《论语》曰:钻燧改火,春取柳榆木。

  《毛诗》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又曰:东门之杨,其叶牂牂。

  又曰:东门之杨,刺时也,婚姻失时,男女多违。

  又曰:北山有柳。

  又曰:菀彼柳斯,鸣蜩嘒嘒。

  又曰:菀柳,[篇名。]刺幽王也,暴虐而刑罚不中,有菀者柳,不尚息焉。

  杨之水,不流束蒲,[蒲柳可以为矢。]

  《文选》曰:闲居赋,长杨映碧沼,脩杨夹广津。

  又曰:细柳夹道生。

  又,高杨拂地垂。

  又,二月杨花满路飞。

  春林本自奇,杨柳最相宜。

  又曰:长杨荫清沼。

  郁郁园中柳。

  潘岳又曰:柳条恒著地,弱柳荫脩衢。

  古乐府有折柳曲。

  一齐,[《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七作齐书。]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武帝植於太昌云和殿前,常玩嗟之,曰: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常,[御览作当时二字。]见赏如此。

  晋,[《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晋书》:下桓温条同。]王恭,字孝伯,美姿容,人多悦之,或目之濯濯如春月之柳。

  桓温自江陵北行,往少时所,种柳处,皆十围,慨然叹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

  顾恺之,字长康,痴信小术,桓玄尝以一叶柳诒之,曰:此蝉翳叶也,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不见,以珍重之,俗传恺之有三绝,此痴之一绝。

  《山海经》曰:沃民之国有白柳。

  《战国策》曰:夫杨横树之则生,倒树之亦生,折而树之又生,然十人拊之,一人拔之,则无杨矣,且以十人众拊易生之初,然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拊之难而去之易故也。

  《古今注》曰:杨员华弱蒂,微风则大摇,[云云。]一名高飞,一名烛摇。

  先贤传曰:郑敬以弟[按当作茅。]葭为席,随杞柳之阴。

  又曰:有细柳营。

  【诗】古诗曰:白杨初生时,乃在豫章山,上叶拂青云,下根通黄泉。

  梁简文帝咏柳诗曰:垂阴满上路,结草早知春,花絮时随鸟,风枝屡拂尘,欲散依依采,时要歌吹人。

  又折杨柳诗曰: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又和湘东王阳云楼檐柳诗曰:暧暧阳云台,春柳发新梅,柳枝无极软,春风随意来,潭拖青帷闭,玲珑朱扇开,佳人有所望,车声非是雷。

  梁元帝咏阳云楼檐柳诗曰:杨柳非花树,依楼自觉春,枝边通粉色,叶里映吹纶,带日交帘影,因吹扫席尘,拂檐应有意,偏宜桃李人。

  又折杨柳诗曰: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宜同折,故人怀故乡,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寒夜猿鸣澈,游子泪沾裳。

  又渌柳诗曰:长条垂拂地,轻花上逐风,露霑疑染渌,叶小未鄣空。

  梁刘邈折杨柳诗曰:高楼十载别,杨柳濯丝枝,摘叶惊开驶,攀枝恨久离,年年阻音息,月月减容仪,春来谁不思,想思君自知。

  梁沈约玩庭柳诗曰:轻阴拂建章,夹道连未央,因风结复解,霑露柔且长,楚妃思欲绝,班女泪成行,留人未应去,为此还故乡。

  陈祖孙登咏柳诗曰:驰道藏乌日,郁郁正翻风,抽翠争连影,飞绵乱上空,高叶临朝塞,长枝拂汉宫,欲验伤攀折,三春横笛中。

  【赋】魏文帝柳赋,昔建安五年,上与袁绍战於官渡时,余始植斯柳,自彼迄今,十有五载矣,感物伤怀,乃作斯赋,曰:伊中域之伟木,瑰姿妙其可珍,彼庶卉之未动,固肇萌而先辰,应隆时而繁育,扬翠叶之青纯,脩幹偃蹇以虹指,柔条阿那而蛇伸,上扶疏而孛散,下交错而龙鳞,在余年之二七,植斯柳乎中庭,始围寸而高尺,今连拱而九成,嗟日月之逝迈,忽亹亹以遄征,昔周游而处此,今倏忽而弗形,感遗物而怀故,俯惆怅以伤情。

  魏应玚杨柳赋曰:赴阳春之和节,植纤柳以承凉,摅丰节而广布,纷郁勃以敷阳,三春倏其奄过,景日赫其垂光,振鸿条而远寿,回云盖於中唐。

  魏繁钦柳赋曰:有寄生之孤柳,讬余寝之南隅,顺肇阳以吐牙,因春风以扬敷,交绿叶而重葩,转纷错以扶疏,郁青青以畅茂,纷冉冉以陆离,浸朝露之清液,曜华采之猗猗。

  魏王粲柳赋曰:昔我君之定武,改天届而徂征,元子从而抚军,植佳木于兹庭,历春秋以逾纪,行复出於斯乡,览兹树之丰茂,纷旖旎以脩长,枝扶疏而覃布,茎森梢以奋扬。

  晋成公绥柳赋曰:宅京宇之西偏,滨犊鼻之清渠,启横门於大路,临九达之通衢,愍行旅之靡休,树双柳於道隅,弥年载而成阴,纷惮援而扶疏。

  晋伍辑之柳花赋曰:步江皋兮骋望,感春柳之依依,垂柯叶而云布,扬零华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飚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

  晋傅玄柳赋曰:无邦壤而不植兮,象乾道之屡迁,纷猗靡以从风兮,若将往而复旋。

  【序】魏陈王曹植柳颂序曰:余以闲暇,驾言出游,过友人杨德祖之家,视其屋宇廖廓,庭中有一柳树,聊戏刊其枝叶,故著斯文,表之遗翰,遂因辞势,以讥当今之士。

  ◇柽

  《尔雅》曰:柽,河柳,[河旁赤茎小杨也。]

  《南越志》曰:绥南县多连山柽松杞梓。

  【诗】梁简文帝咏柽诗曰:凌寒竞贞节,负雪固难亏,无惭云母桂,讵减珊瑚枝。

  【颂】梁江淹柽颂曰:碧叶菴蔼,赪柯翕赩,方陋筠槚,远笑荆棘。

  ◇椒

  《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散为椒。

  《尔雅》{毁木},大椒也,[今椒实大者名{毁木}也。]

  《山海经》曰:琴鼓之山,其木多椒,景山多秦椒。

  《毛诗》曰:椒聊之实。

  范子《计然》曰:蜀椒出武都,赤色者善,秦椒出天水陇西,细者善。

  《离骚》曰:杂申椒与菌桂,[申,重也。]

  又,播椒芳兮成堂,[布香椒於堂上。]

  又,奠桂酒兮椒浆。

  《孙卿子》曰:民之视我,驩若父母,其好我,芬若椒兰。

  应劭《汉官仪》曰:皇后称椒房,取其实曼延盈升,以椒涂室,亦取其温暖。

  张璠《汉记》曰:桓帝窦皇后崩,中常侍曹节王甫,欲以贵人礼葬,太尉李固,自抉[《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八作扶。]舆起,捣椒自随,谓妻子曰:若太后不得配桓帝,吾不生还矣。

  崔寔《四民月令》曰:正月之旦,进酒降神毕,室家无大小,次坐先祖之前,子孙各上椒酒於其家长,称举白。

  《魏氏春秋同异》曰:锺繇嬖庶子会之母,黜其夫人,文帝命繇复焉,繇恚忿,餐椒致禁,帝乃止。

  《世说》:石崇以椒为泥,泥屋,王君夫以赤石脂泥壁。

  《援神契》:椒姜御温,蒲益聪。

  《博物志》曰:外国豉法,以酒浸,令极乾,以麻油蒸之,后曝三日,筛椒屑,以意多少合投之,胡椒酒方,以好酒五升,乾姜一两,胡椒七十枚,末好石榴五枚,管收计[句有讹。]著中下气。

  《毛诗》曰:贻我握椒,男女结情好也。

  《文选》曰:大王之风,徘徊椒桂之间。

  【颂】晋刘臻妻元日献椒花颂曰:美哉灵葩,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於万。

  蜀椒久服之,头不白,令寒者热,热者轻,轻者重,出武都,赤色者,[按本条见本草经,末句下有脱文。]

  《离骚》:荃壁兮紫坛,芳椒兮成堂,[按此与上条,当移前艺类中。]

  【铭】晋成公绥椒华铭曰:嘉哉芳椒,载繁其实,厥味惟珍,蠲除百疾,肇惟岁始,月正元日,永介眉寿,以祈初吉。

  【赞】晋郭璞椒赞曰:椒之灌植,实繁有榛,薰林烈薄,馞其芬辛,服之不已,洞见通神。

  ◇梓

  大传曰:伯禽康叔见周公,三见而三笞,商子曰:二三子观乎南山之阴,见梓,晋然实而俯,[晋,肃貌。]二子见商子,曰:梓者,子道也,二子入门而趋,登堂而跪,周公拂其首,劳而食之。

  《毛诗》曰:惟桑与梓,必恭敬止,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北山有梓。

  秋小叶复,[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八作尔雅曰楸小叶曰榎。]

  《左传》曰:季孙为已树六槚於蒲圃东门之外,定姒薨,匠庆请蒲圃之槚以为榇,君子曰:多行无礼,必自及也。

  《礼斗威仪》曰:君乘火而王,其政和平,梓为常生。

  《尔雅》曰:楰,鼠梓。

  《史记》曰:子胥告其人曰:必树梓吾墓上。

  汉元帝初光年,皇后曾祖父济南平陵王伯墓门梓柱,卒生枝叶,上屈,刘向以为王氏代汉之象,是王莽之岁。

  卫子夫入宫,岁馀不得见,涕泣请出,曰:吾昨梦子夫中庭生梓树,出非至告乎,[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八作汉武故事,出非至告乎作岂非天乎。]

  曹子建书曰:斩泗滨之梓,以为筝也。

  ◇桂

  《春秋运斗枢》曰:椒桂合刚阳,[椒桂,阳星之精所生也,合犹连体而生也。]

  《山海经》曰:招摇之山,其上多桂,[桂长丈馀,味辛。]皋涂之山,上多桂木。

  桂木[《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七作林。]八树,在贲隅东,[八树成林,言其大也,贲隅,番禺。]

  《礼斗威仪》曰:君乘金而王,其政讼平,芳桂常生。

  《春秋潜潭巴》曰:宫桂鸣,下土诸侯号有声,[桂好木,植於宫中,犹天子封有声誉者为诸侯,令(《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七作今。)乃鸣,是乃成声名於下土之祥也。]

  《楚辞》曰:桂棹兮兰枻。又,桂栋兮兰橑。

  又曰:结桂枝兮延伫。

  又,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卷兮枝相缭。

  又曰:丽桂树之冬荣。

  又曰:沛吾乘兮桂舟。

  《吕氏春秋》:伊尹说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战国策》曰:苏秦谓楚王曰:楚国食贵於玉,薪贵於桂。

  《韩诗外传》曰:宋玉因其友见楚襄王,襄王待之无以异,让其友,其友曰: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

  《列仙传》曰:范蠡好食桂,饮水卖药,人世世见之。

  又曰:桂父,象林人,常服桂皮叶,以龟脑和之。

  《汉书》:陆贾传曰:尉他献桂蠹二器,[桂树之蠹虫也。]

  《广志》曰:桂出合浦,而生必於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交阯置桂园。

  《神仙传》曰:离娄公服竹汁,饵桂得仙,许由父,箕山得丹石桂英,今在中岳。

  《阚子》曰: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黄金为钩。

  《罗浮山记》曰:罗浮山顶有桂,《山海经》曰:所谓贲禺之桂。

  《临海记》曰:石山望之如雪,山有湖,传云金鹅之所集,八桂之所植。

  《说文》曰:桂江南木,百药之长。

  《尔雅》曰:梫,木桂,皮厚曰木桂,一树,[二字衍。]

  汉武帝悼李夫人赋曰:气潜以凄戾兮,桂枝落而销亡,神茕茕而遥鬼兮,精浮游而去疆,淮南王安好道,感八公,共登山,少攀桂树,安作诗曰:攀桂树兮聊淹留。

  《异物志》曰:桂之灌生,必粹其族,柯叶不渝,冬夏常绿,匪桂植,[句有脱文。]在乎嵩岳。

  《文选》曰:秋风生桂枝。

  又,苍苍山中桂,团团霜露色,桂枝生自直。

  又,桂树冬荣。

  吴都赋,丹桂灌丛。

  天台赋曰:八桂森挺以凌霜。

  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山海经》曰:桂生南隅,拔萃岑岭,广熙葩陵,霜秀津颖,气王百药,森然云挺,[按此郭璞桂赞,见下,重出应删。]

  庐山记曰:山有三石梁,广不盈尺,俯盻者[《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七作杳。]然无底,吴猛将弟子过此梁,见老翁坐桂树下,以玉杯承甘露与猛。

  《世说》曰:客问陈季方曰: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答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太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泉,上为甘露所霑,下为川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太山之高,川泉之深,不知有功德欤。

  庄子,桂可食,故斧伐之,夫人生天地之间,犹骋驷而过隙,然在用之,有盈箧爨之不足,食之则厌,一则令人用其身也,若爨之然,故曰不足,若用之於善,则与天地相弊。

  又,春华秋英名曰桂,[按本条尸子文,见下,重出应删。]

  《洞冥记》曰:酆过国,献能言之龟,青玉匣,朔日惟桂露以饮之,置之於通风之器。

  甘泉宫南,有昆明,中有灵波殿,皆以桂为柱,风来自香,[明本本条作汉武故事,按今见三辅黄图。]

  《拾遗记》曰:岱名[《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七名字无,此衍。]舆一名浮折,北有玉梁千丈,驾玄流之上,峰旁有丹桂,墨紫白,可为舟。

  始皇起定明台,穷四方木,南得熛有碧,是,[句有脱文。]

  闇河之北,有紫桂成林,群仙饵焉,韩终采药诗曰:闇河之桂,实大如粟,得而食之,后天而老。

  《离骚》曰:桂树列兮纷敷,吐紫花兮布条,实孤鸾之两居,今集兮唯鸮。

  又曰:乘赤豹兮从文貍,华移车兮结桂旗。

  又曰:饮菌若之朝露兮,构桂木以为室。

  又曰: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死乎葵叶,葛藟累之於桂树,[喻小人在位。]

  《尸子》曰:春华秋英曰桂。

  《选》曰:青霞杂桂旗。

  又,桂栋留夏飚。

  又,矫菌桂以纫蕙。

  【诗】梁范云咏桂诗曰: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

  梁庾肩吾咏桂树诗曰:新丛入望苑,旧幹别层城,倩视今移处,何如月里生。

  周王褒咏定林寺桂树诗曰:岁馀彫晚叶,年至长新围,月轮三五映,乌生八九飞。

  【赞】晋郭璞桂赞曰:桂生南裔,拔萃岑岭,广莫熙葩,凌霜津颖,气王百药,森然云挺。

  ◇枫

  《山海经》曰:黄帝杀蚩尤,弃其械,化为枫树。

  《离骚·招魂》曰:湛湛江水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枫香三株。

  《南方草木状》曰:枫香树,子大如鸭卵,二月华色,乃连著实,八九月熟,曝乾可烧,惟九真郡有之。

  《异苑》曰:乌伤陈氏,有女未醮,著屐遥上大枫树颠,了无危阂,顾曰:我应为神,今便长去,惟左苍右黄,当蹔归耳,家人悉出见之,举手辞诀,於是飘耸轻越,极睇乃没,既不了苍黄之意,每春辄以苍狗,秋黄犬,设祀於树下。

  《尔雅》曰:枫,聂,[之枼反。]天风则鸣,故曰聂,聂树似白杨,叶圆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枫者,[《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七作今之枫香是。]

  山名见老[《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七作名山记曰天姥六字,此有脱讹。]山上,长枫千馀丈,肃肃临涧水。

  《周书》曰:渠州言凤皇集于枫树,有乌列侍。

  【诗】梁简文帝赋得咏疏枫诗曰:萎绿映青葭,疏红分浪白,花叶洒行舟,仍持送远客。

  ◇豫章

  《左传》曰:白公作乱,杀子西子期,豫章[《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七作子期。]曰:昔者以力事君,不可以[御览作不。]终,扶[御览作抉,抉下有豫章二字,此误窜上。]以杀人而后死。

  庄子,腾猿得事事,[《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七作豫章。]揽蔓而生长其间,便也。

  陈留尉氏年树生迳中酸枣名朔[本条讹倒,不可句。]

  《淮南子》:豫章生七年可知,《荆州记》曰:山阳县豫章木,径可伐作鼓颡,颡成,便取奔去。

  ◇无患

  纂文曰:无患,木名也,实可以去垢,核黑如{殹土}。

  问[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九作崔豹古今注程雅问,此脱书名。]栌木曰无患何也,答曰:昔有神巫曰无患,[御览作実毦。]此木[二字御览无。]能作符劾百鬼,则以此木为棒杀之,世人相传以此木为众鬼所恶,竞取为器,用以厌鬼,故号无患。

  【赞】齐卞敬宗无患枕赞曰:爰兹素朴,名为吉始,匠人斯制,以献君子。

  ◇朱树

  《世说》曰:朱,松柏属,故类朱赤公也,[句有讹。]

  《山海经》曰:昆仑山上有朱树。

  ◇君子

  晋宫阁记曰:华林园中,有君子树三株。

  ◇枞

  《尔雅》曰:枞松叶柏身曰枞。

  《尸子》曰: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

  鲁连子曰:松枞高千仞而无枝,非夏王室无柱。

  ◇桧

  《尚书》曰:杶幹栝柏。

  《尔雅》曰:柏叶松身曰桧。

  祀应记曰:孔子庙列七碑,无象,桧柏犹茂,西北二里,有颜母庙,庙象犹严,有脩,[句有脱文。]

  ◇茱萸

  《说文》曰:榝似茱萸,出淮南。

  《风土记》曰:茱萸,榝也,九月九日熟,色赤,可采时也。

  洞林曰:郭璞避难至新息,有以茱萸令璞射之,璞曰:子如赤铃含玄珠,案文言之是茱萸。

  《异苑》曰:庾绍为湘东郡,亡,宗协与绍中表,且服茱萸酒,忽见绍来,仍求酒,执酒柸还置,云有茱萸气,协云,恶之耶,绍云,上官皆畏之,况我乎。

  荆楚记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续齐谐记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南当有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登山饮菊酒,此祸可消,景如其言,举家上山,夕还,见鸡犬一时暴死,长房曰:此可代之,今人九月九日登高是也。

  《离骚》曰:椒专佞以慢谄兮,榝又充其佩帏。

  【赋】晋孙楚茱萸赋曰:有茱萸之嘉木,植茅茨之前庭,历汉女而始育,关百载而长生,森蔓延以盛兴,布绿叶於紫茎,鹑火西徂,白藏授节,零露既凝,鹰隼飘厉,攀紫房於纤柯,缀朱实之酷烈,应神农之本草,疗生民之疹疾。

  ◇柟

  《庄子》曰:腾猿得杉柟,揽蔓枝而生长其间,得便也。

  《山海经》曰:摇碧山,朝歌山,脆山,多柟。

  负霜停翠。

  ◇柞

  《诗》曰:陟彼高岗,折其柞薪,其叶湒兮,维柞之枝,其叶蓬蓬,疏,栩今柞,壳为斗,可以染皂,今俗及河内云杼斗,或橡斗。

  《尔雅》栩,杼。

  《汉书》:五柞宫。

  风土[《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八作周处风土记。]舜所耕多柞树。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柞棫佩矣。

  ◇楸

  瑞楸梓常生,[按本条有脱讹,御览九百五十八作礼斗威仪。]

  潘岳怀旧赋,望彼楸矣,感于余思。

  别赋,望青楸之离霜。

  陈思王诗曰:走马长楸间。

  汉[《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八作汉书。]淮北荥南河齐之间千树楸与千户侯等。

  小居千重之[按本条有脱讹,不可句。]

  ◇栎

  疏,周秦谓柞为栎,河南谓蓼为栎。

  《尔雅》曰:其实梂椒之属,其子房生为梂,[具菊。]

  庄子,匠石之齐,至曲园,见社树,曰:是不才,故若是之寿,杜见梦曰:若此文木也,楂梨橘柚之属邪,熟则剥,故不终天年。

  ◇楛[音户,切云木中矢。]

  楛,荆楚中贡簵楛。

  疏,上党人篾以为箱器,屋[《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九作屈。]以为钗,调问妇人,欲质赭不,灶中自有黄土,买钗不,山中自有楛矢,[具前。]

  《诗》曰:瞻彼旱麓,榛楛济济。

  《选》曰:彼榛楛之勿箭,[《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九作剪。]亦蒙荣於集萃。

  ◇灵寿

  汉哀帝赐霍[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九作《汉书》:霍作孔,此讹。]光灵寿杖。

  ◇女贞

  《山海经》曰:太山多贞木。

  郑氏婚礼谒文赞曰:女贞之树,柯叶冬生,寒凉守节,险不能倾。

  典术曰:女贞木者,少阴之精,冬叶不落。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女贞一株。

  【颂】晋苏彦女贞颂曰:昔东阿王作杨柳颂,辞义慷恺,旨在其中,余今为女贞颂,虽事异於往作,盖亦以厉冶容之风也,女贞之树,一名冬生,负霜葱翠,振柯凌风,故清士钦其质,而贞女慕其名,或树之於云堂,或植之於阶庭。

  ◇长生

  《洛阳宫殿簿》曰:明光殿前,长生二株,含章殿前,长生一株。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长生六株,万年殿前,长生二株。

  《邺中记》曰:金华殿后,有皇后浴室,种双长生树,枝条交於栋上,团团车盖形,冬日不彫,叶大如掌,至八九月乃生华,华色白,子赤,大如橡子,不中啖也,世人谓之西王母长生树。

  【赋】晋嵇含长生树赋曰:余婴丁闵凶,靡所定居,老母垂圣善之训,以为生事爱敬,没则无改,宜居墓次,瞻奉威灵,兼览艺文,可以不殒先轨,祗奉慈令,遂家于坟左,扫除坛封,种植松柏,松柏之下,不滋非类之草,猥有长生,育于域内,岂老母至行,表徵於嘉木哉,美我亲之仁孝,固徵瑞之必招,降祖宗之遗德,振奇木之青条,结根擢幹,载生无渐,弱茎猗猗,绿叶冉冉,处阴冬而愈茂,岂茎叶之有点,感自然以旌贤,谅有道之不掩。

  ◇木槿

  《尔雅》曰:椵,木槿,榇,木槿,[别二名也,似李树,花朝生夕落,可食也。]

  《说文》曰:舜,木槿也,朝华暮落。

  《广志》曰:日及,木槿也。

  《毛诗》曰: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木槿也。]

  《礼记》曰:仲夏之月,木槿荣。

  《成相篇》曰:庄子贵支离,悲木槿,[成相,淮南王所作也。]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有三株。

  《外国图》曰:君子之国,多木槿之华,人民食之,去琅耶三万里。

  《玄中记》曰:君子之国,地方千里,多木槿之华。

  《罗浮山记》曰:木槿一名赤槿,华甚丹,四时敷荣。

  【赋】晋卢谌朝华赋曰:览庭隅之嘉永,莫朝华之可玩,俯浸润之泉壤,仰晞影於云汉,晋傅咸舜华赋曰:佳其日新之美,故种之前庭而为之赋,览中唐之奇树,禀冲气之至清,应青春而敷孽,逮朱夏而诞英,布夭夭之纤枝,发灼灼之殊荣,红葩紫蒂,翠叶素茎,含晖吐曜,烂若列星,朝阳照灼以舒晖,逸藻采粲而光明,罄天壤而莫俪,何菱华之足营。

  晋羊徽木槿赋曰:有木槿之初荣,藻众林而间色,在青春而资气,逮中夏以呈饰,挹宵露以舒采,晖晨景而吸赩。

  晋夏侯湛朝华赋曰:咨神树之脩异,寔积阳之纯精,蜿潜根以诞节,据川壤以擢茎,皎日升而朝华,玄景逝而夕零,逮明晨而繁沸,若静夜之众星,长茎欑起,柔条列布,濯灵柯於时雨,滋逸采於丰露,灼煌煌以炜炜,独崇朝而达暮,於是茂树苍苍,纤枝翩翩,潜光玉朗,绿叶翠鲜。

  隋江总南越木槿赋曰:日及多名,蕤宾肇生,东方记乎夕死,郭璞赞以朝荣,潘文体其夏盛,嵇赋悯其秋零,此则京华之丽木,非于越之舜英,南中斩草,众花之宝,雅什未名,骚人失藻,雨来翠润,露歇红燥,叠萼疑檠,低茎若倒,朝霞映日殊未研,珊瑚照水定非鲜,千叶芙蓉讵相似,百枝灯花复羞燃,蹔欲寄根对沧海,大原移华厕绮钱,井上桃虫难可杂,庭中桂蠹岂见怜,乃为歌曰:啼妆梁冀妇,红妆荡子家,若持花并笑,宜笑不胜花,赵女垂金珥,燕姬插宝珈,谁知红槿艳,无因寄狭邪,徒令万里道,攀折自咨嗟。

  【颂】宋颜延之赤槿颂曰:日御北至,夏德南宣,玉蒸荣心,气动上玄,华缫间物,受色朱天,是谓珍树,含艳丹间。

  【序】晋苏彦舜华诗序曰:其为花也,色甚鲜丽,迎晨而荣,日中则衰,至夕而零,庄周载朝菌不知晦朔,况此朝不及夕者乎,苟映采於一朝,燿颖於当时,焉识夭寿之所在哉,余既玩其葩,而叹其荣不终日。

  晋傅玄朝华赋序曰:朝华,丽木也,晋成公绥日及赋序曰:日及者,华甚鲜茂,荣於仲春,讫於孟秋。

  晋潘尼朝菌赋序曰:朝菌者,盖朝华而暮落,世谓之木槿,或谓之日及,诗人以为舜华,宣尼以为朝菌,其物向晨而结,逮明而布,见阳而盛,终日而殒,不以其异乎,何名之多也。

  晋嵇含朝生暮落树赋序曰:草木春荣秋悴,此树朝生暮落。

  【书】东方朔与丞相公孙弘借车马书曰:木槿夕死朝荣,士亦不长贫也。

  ◇樗

  《诗》曰:蔽芾其樗。

  又,山有栳,[栳,山樗。]

  又,南山有樗。

  惠子曰:[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九引作庄子,此脱书名。]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本拥肿,不中绳,小枝拳曲,不中规矩,至於逢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子曰:何不树之於无何之乡,广莫之野,逍遥乎寝卧之下。

  ◇木兰

  《离骚》曰:朝搴阰之木兰,[搴,取也,阰,山名也。]

  《古今注》曰:孝哀帝元嘉元年,芝生后庭木兰树上。

  《神仙传》曰:北海于君病癞,见市有卖药,姓公孙帛,因问之,公曰:明日木兰树下当教卿,明日往,授素书二卷,以消灾救病,无不愈者。

  《洛阳宫殿簿》曰:显阳殿前,有木兰二株。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木兰四株。

  戴延之《西征记》曰:显阳殿前有木兰。

  【赋】晋成公绥木兰赋曰:许昌西园中木兰树,余往观之,遂为赋曰:览众树之列植,嘉木兰之殊观,至於玄冥授节,猛寒严烈,峨峨坚冰,霏霏白雪,木应霜而枯零,草随风而摧折,顾青翠之茂叶,繁旖旎之弱条,谅抗节而矫时,独滋茂而不雕。

  ◇夫栘

  《尔雅》曰:唐棣,栘,[似白杨,江东呼夫栘。]

  《诗》曰:何彼秾矣,唐棣之华。

  又,山有苞棣。

  六月食郁及薁,[薁,夫栘也,音郁。]

  夫栘,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夫栘之华,萼不炜炜,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礼记疏》曰:夫栘一名薁李,一名郁梅,一名车下李,一名郁。

  ◇橚[音肃,木也。]

  《晏子春秋》曰:景公登青堂,见断橚淮门者,令诛之,晏子谏曰:前冕旒,恶多见也,黈纊塞耳,恶多闻也,人君自生其民,公曰:趋舍之。

  ◇若木

  《山海经》曰:灰野之山,有赤树青叶,名曰若木,[生昆仑西附西极,其光华赤炤下也。]

  《离骚》曰:折若木以拂日,《淮南子》曰:若木在建木西,上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赞】晋郭璞若木赞曰:若木之生,昆山是滨,朱华电照,碧叶玉津,食之灵智,为力为仁。

  ◇合欢

  《本草经》曰:合欢,味甘平,生川谷,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久服轻身明目,生益州。

  仲长统《昌言》曰:汉哀帝时,有异物生於长乐宫东庑柏树,及永巷南闼合欢树,议者以为芝草也,群臣皆贺受赐,《古今注》曰:知蠲人之忿,则赠以青囊,[《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作裳。]三[御览作一。]名合欢,则忘忿,枝叶若繁互相交结,每一风来,辄自相解,不相牵缀,嵇康种之舍前。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合欢四株。

  【诗】晋杨方合欢诗曰:南邻有奇树,承春挺素华,丰翘被长条,绿叶蔽朱柯,因风吐微音,芳气入紫霞,我心羡此木,原徙著余家,夕得游其下,朝得弄其葩,尔根深且固,余宅浅且洿,移植良无期,叹息将如何。

  ◇杉

  《尔雅》曰:披,煔,[今之杉木。]

  晋咸康《起居注》曰:侍御史秦武,奏平陵前道东杉树一株萎死,以备预柏栽补之,请收陵令推劾。

  邓德明《南康记》曰:南野巘山,有汉太傅陈蕃,[《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七蕃下有墓字]遥望两杉树,耸柯出岭,垂荫覆谷。

  刘欣期交州记曰:合浦东一百里,有一杉树,叶落,随风入洛阳城内,汉时善相者,云此休徵,当出王者,故遣二人伐树,役夫多死,三百人坐株上食,过足相容。

  《居名山志》曰:华子岗上,紫杉千仞,被在崖侧。

  又云,金州山西面杉疏,偏为白猿所凶,竟夕哀鸣,行人所恶。

  【颂】梁江淹杉颂曰:桐梓旧丽,松括称奇,焉如兹品,独秀青崖,群木敛望,杂卉不闚,长入烟氛,永骖鸾螭。

  ◇并闾

  《广雅》曰:并闾,椶也。

  《山海经》曰:脆之山,其木多椶,[椶树高二丈许,无枝条,叶大而员,岐生枝头,美实,皮相重被,一行一皮者为一节,可为索也。]

  《广志》曰:椶一名并闾,叶似车轮,乃在颠下,有皮缠之,附地起,二旬一采,转复上生。

  吴录《地理志》曰:武陵临沅县,多并闾木,生山中。

  《晋令》曰:其夷民守护椶皮者,一身不输。

  【颂】梁江淹并闾颂曰:异木之生,疑竹疑草,攒丛石迳,森苁山道,烟岫相珍,云壑共宝,不锦不缛,何避工巧。

  ◇荆

  《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散为荆。

  《广志》曰:楚,荆也,牡荆,蔓荆也。

  《广志》曰:赤茎大实者,名曰牡荆。又有山荆。

  《左传》曰:伍举入郑,声子将如晋,遇之於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布荆坐地,共议归楚。]

  《汉书》曰:淮南王安谋反,伍被谏曰:昔子胥谏吴王云,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臣今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

  《东观汉记》曰:尹勤治韩诗,事薛汉,身牧豕,事亲至孝,无有交游,门生荆棘。

  周景式《孝子传》曰:古有兄弟,忽欲分异,出门见三荆同株,接叶连阴,叹曰:木犹欣聚,况我而殊哉,还为雍和。

  《神仙传》曰:吴有徐随,居丹徒,左慈过隋,门下有宿客车六七乘,欺慈,云徐公不在,慈去,客皆见牛在杨树杪,车毂中皆生荆木,长一二丈,客惧,入报隋,隋曰:此左公,遣追之,客逐慈,叩头谢,客还,见牛故在地,无复荆木也。

  顾微《广州记》曰:抚纳县出金荆。

  《礼》弓矢图:楚燩以荆为之,然以灼,正以荆者,凡木心圆,荆心方也。

  《广州记》曰:白荆堪为履,紫荆堪为床。

  万南[《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九作淮南万毕术。]杜[御览作牡。]荆指病自愈,节不相当者,月晕时剋之,养病。

  《毛诗》曰: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楚,荆也。]

  又曰:杨之水,不流束楚。

  又曰:绸缪束楚。

  又曰:交交黄鸟,止于楚。

  《老子》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文选》曰:不别荆者,庆云之惠君也,荒郁萧森,参天榛之蒙笼。

  《史记》曰:廉颇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

  【诗】晋陆机乐府歌诗曰: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颂】梁江淹金荆颂曰:江南之山,连鄣连天,既抱紫霞,亦嗽绛烟,金荆佳树,涵云宅仙,姱节讵及,幽意谁传。

  【赞】宋颜峻几赞序曰:今上在彭城,赐金荆卧几。

  ◇棘

  《周书》,程寤曰:文王在翟,梦南[逸周书作商。]庭生棘,小子发取周庭之梓於阙间,化松柏栻乍,惊以告文王,文王召发於明堂,拜吉梦,受商大命,秋朝士。

  《周礼》曰: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树棘以为位,取赤心而外刺。

  元命苞曰:树棘听讼其下者,原心不其赤实也。

  吴都赋曰:亦犹棘林之萤耀,与夫寻木之龙烛。

  魏都赋曰:荣其文身,骄其险棘。

  又曰:寻靡萍於中逵,造木猴於棘刺。

  《春秋繁露》曰:美恶之类,各以类应,故以龙致雨,以扇逐暑,军之所处,生以棘楚。

  石季龙大飨群臣於大武殿,[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九作晋书。]佛图澄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将坏人衣,龙发下石,果有棘生。

  《陈留耆旧传》曰:魏尚[《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九尚下有被系二字,(本条亦见本书九十二卷,文有详略。)]诏狱,棘[御览棘上有有雀集狱四字。]树上,占曰:夫棘中心赤,外有棘[御览作刺,下同。]蒙[御览作象。]我言有棘而赤心之至诚也。

  《离骚》曰:甘棠苦於丰草,荆棘生於中庭。

  《毛诗》曰: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又曰:尸鸠在桑,其子在棘。

  又,肃肃鸨羽,集于苞棘。

  又,湛湛露斯,在彼杞棘。

  又,营营青蝇,止于棘。

  又曰:吹彼棘薪。

  《后汉书》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

  ◇黄莲

  《本草经》曰:黄莲一名王莲,味苦寒,治热。

  【颂】梁江淹黄莲颂曰:黄莲上草,丹沙之次,御孽辟妖,长灵久视,骖龙行天,驯马匝地,鸿飞以仪,顺道则利。

  ◇栀子

  《汉书》曰:栀,茜园,[栀,支子也。]

  《本草经》曰:支子一名木丹。

  《地镜图》曰:望气占人家黄气者,栀子树也。

  《晋令》曰:诸宫[《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九作官]有秩栀子守护者,置吏一人。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栀子五株。

  游名山志曰:楼石山多栀子。

  【诗】齐谢朓墙北栀子树诗曰:有美当阶树,霜露未能移,金蕡发朱采,映日以离离,幸赖夕阳下,馀景及四枝,还思照绿水,君阶无曲池,馀荣未能已,晚实犹见奇,复留倾筐德,君恩信未赀。

  梁简文帝咏栀子花诗曰:素华偏可憙,的的半临池,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

  【赞】宋颜测栀子赞曰:濯雨时摛素,当飚独含芬,丰荣殊未纪,销落竟谁闻。

  ◇竹

  《尚书》曰:筱簜既敷,[筱,竹箭也。]

  《山海经》曰:云山有桂竹,甚毒,伤人必死,[始兴小桂县,出桂竹也。]

  《说文》曰:箭矢竹也。

  《尔雅》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又曰:桃枝四寸有节。

  《礼记》曰:如竹箭之有筠。

  竹谱曰:桃枝竹,皮滑而黄,可以为席。

  《山海经》曰:嶓冢之山,嚚水之上,多桃枝竹。

  《魏志》曰:倭国有桃枝竹。

  裴氏《广州记》曰:广州有桃枝竹。

  永嘉记曰:阳屿有仙石山,顶上有平石,方十馀丈,名仙坛,坛陬辄有一筋竹,凡有四竹,葳蕤青翠,风来动音,自成宫商,石上净洁,初无粗箨,相传云,曾有却粒者,於此羽化,故谓之仙石。

  竺法真罗山疏曰:岭南道无筋竹,惟此山有之,其大尺围,细者色如黄金,坚贞疏节。

  《异苑》曰:东阳留道德家中筋竹林,忽生连理。

  《吕氏春秋》曰:昔黄帝命伶伦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阮隃山之阴,取竹之嶰谷,断两节间,长六寸九分而吹之,为黄锺之宫,律之本也。

  竹谱曰:邛竹,高节实中,状如人剡,俗谓之扶老竹。

  《汉书》:张骞至大夏,见邛竹枝,问之,云贾人市之身毒国。

  《丹阳记》曰:江宁县南三十里,有慈母山,积石临江,生箫管竹,自伶伦采竹嶰谷,其后惟此簳见珍,故历代常给乐府,而俗呼鼓吹山,今慈湖戍常禁采之。

  《礼斗威仪》曰:君乘木而王,政太平,蔓竹紫脱,为之常生,《吴越春秋》曰:越王问范蠡用兵,对曰:越有处女,原君王问之,处女北行见王,道逢老人,自称袁公,跪拔林於[《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二作杪。]竹,末折堕地,处女即捷其末,公操其本而刺处女,处女举扙击之,公飞上树,变为白猿。

  《博物志》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啼,以涕挥竹,竹尽班,今下隽有班皮竹。

  《山海经》曰:长石山之西,有共谷,其中多竹,卫丘之竹山林在焉,大可为舟,[郭璞曰:竹一节间,可为舡也。]

  《易》曰:震为苍琅竹。

  《穆天子传》曰:天子西征,休于玄池之上,乃奏广乐,三日而终,是曰乐池,乃树之竹,是曰竹林。

  《离骚·七谏》曰:便娟之脩竹,寄生於江潭,上葳蕤而防露,下泠泠而来风。

  《史记》曰:汧渭川千亩竹,其人与千户侯等。

  《韩诗外传》曰:黄帝时,凤皇栖帝梧桐,食帝竹实。

  《汉书》曰: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以竹始生皮作冠,今鹊尾冠是也。]及贵,常冠之。

  又曰:上发卒塞瓠子河,令群臣将军以下,皆负薪而下淇园之竹,[卫之苑也,多竹筱也。]

  《三辅旧事》曰:窦将军有青竹田。

  《楚国先贤传》曰:孟宗母嗜笋,及母亡,冬节将至,笋尚未生,宗入竹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祭,至孝之感也。

  《文士传》曰:蔡邕经会稽高迁亭,见椽竹可以为籥,取用,果有异声。

  《湘州记》曰:邵陵高平县有文竹山,上有石床,四面绿竹扶疏,常随风委拂此床。

  盛弘之《荆州记》曰:临贺冬山中,有大竹,数十围,高亦数十丈,有小竹生其旁,皆四五围,下有盘石,径四五丈,极方正,青如弹棋局,两竹屈垂,拂扫石上,初无尘秽,未[《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二未下有至字。]数十里间,风吹此竹,如箫管之音。

  《述征记》曰:山阳县城东北二十里,魏中散大夫嵇康园宅竹林,时有遗竹也,在白鹿嵒东南。

  荆州厥贡惟箘簵楛,[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二作尚书。]杨州厥贡筱簜既敷,[筱竹箭,簜大竹水去已布生。]

  《毛诗》曰:如竹笣矣。

  籊々竹竿,以钓于淇,竹竿,[篇名。]卫女思归也,適异国而不见答,思而能以礼也。

  《礼》曰:日短至,则伐木,取竹箭。

  《庄子》曰:鹓雏非练实而不食,[练食,竹实也,取其絜白也。]

  《家语》曰:山南之竹,不搏自直,斩而为箭,射达革。

  【诗】齐虞羲见江边竹诗曰:挺此贞坚性,来树朝夕池,秋波漱下趾,冬雪封上枝,葳蕤防晓露,葱蒨集羁雌,含风自飒飒,负雪亦猗猗,金明无异状,玉洞良在斯,但恨非嶰谷,伶伦未见知。

  齐谢朓咏竹诗曰:窗前一丛竹,青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但恨从风箨,根株长别离。

  梁元帝赋得竹诗,嶰谷管新抽,淇园竹复脩,作龙还葛水,为马向并州,柯亭临绝涧,桃枝夹细流,冠学芙蓉样,花堪威凤游,邛王若有献,张骞应拜侯。

  梁沈约咏檐前竹曰: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繁阴上蓊茸,促节下离离,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得生君户牖,不原夹华池。

  梁江洪和新浦侯斋前竹诗曰:本生出高岭,移赏入庭蹊,檀栾拂桂撩,蓊葱傍朱闺,夜条风析析,晓叶露凄凄,箨紫春湋思,筠绿寒蛩啼,不惜凌云茂,遂听群雀栖,原抽一茎实,试看翔凤来。

  梁刘孝先竹诗曰: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梁刘孝威咏枯叶竹诗曰:枯杨犹更绿,卧柳尚还生,勿嫌凤不至,终当待圣明。

  陈贺循赋得夹池脩竹诗曰:绿竹影参差,葳蕤带曲池,逢秋叶不落,经寒色讵移,来风韵晚迳,集凤动春枝,所欣高蹈客,未待伶伦吹。

  陈阴铿赋得夹池竹诗曰:夹池一丛竹,垂翠不惊寒,叶酝宜成酒,皮治薛县冠,湘川染别泪,衡岭拂仙坛,欲见凌冬质,当为雪中看。

  陈张正见赋得阶前嫩竹诗曰:翠竹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砌曲横枝屡解箨,阶前疏叶强来风,欲知抱节成龙处,当於山路葛陂中。

  【赋】晋江逌竹赋曰:有嘉生之美竹,挺纯姿於自然,含虚中以象道,体圆质以仪天,讬宗爽垲,列族圃田,缘崇岭,带回川,薄循隰,衍平原,故能凌惊风,茂寒乡,籍坚冰,负雪霜,振葳蕤,扇芬芳,翕幽液以润本,承清露以擢茎,拂景云以容与,拊惠风而回萦。

  齐王俭灵丘竹赋应诏曰:灵丘深沉,蔓竹凝阴,神根合拱,桢幹百寻,振芳条乎昆岳,敷绿采於高岑,沿淮海而蔚映,带沮漳而萧森,志东南而擅美,在淇卫而流音,方灵寿而均茂,仪菌桂而成林,若乃青春受谢,九野舒荣,绿蘋齐叶,白芷抽萌,{笞心}々而特秀,筱擢颖而垂英,霜曒镜於原隰,木衰疏於郊阡,翠叶与飞雪争采,贞柯与曾冰竞鲜。

  梁简文帝脩竹赋曰:玉润桃枝之丽,鱼肠云母之名,日映花美,风动花轻。

  【诏】梁任昉静思堂秋竹应诏曰:静思堂,连洞房,临曲沼,夹脩篁,竹宫丰丽於甘泉之右,竹殿弘敞於神嘉之傍,绿条发丹槛,翠叶映雕梁,入户扫文石,傍檐拂象床,常生偶兰桂,结实值鸳皇,逢性与之至道,偶斯文之在兹,欢柏梁之有赋,恨相如之异时。

  【赞】晋谢庄竹赞曰:瞻彼中唐,绿竹猗猗,贞而不介,弱而不亏,杳袅人圃,萧瑟云崖,推名楚潭,美质梁池。

  【序】晋伏滔长笛赋序曰:余同僚桓子野,有故长笛,耆老云,蔡邕之所作也,初邕避难江南,宿於柯亭,柯亭之观,以竹为椽,邕仰而眄之曰:良竹也,取以为笛,音声独绝。


艺文类聚

《艺文类聚》是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欧阳询与令狐德棻、陈叔达、裴矩、赵弘智、袁朗等十余人于武德七年(624年)编纂而成的一部综合性类书,该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它保存了中国唐代以前丰富的文献资料,尤其是许多诗文歌赋等文学作品。与《北堂书钞》、《初学记》、《白氏六帖》合称“唐代四大类书”。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