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窍解 三部九候脉法 中气 中风根原 二十四脉 五味根原 五官开窍 五情缘起 五气分主 五行生克 产后根原 伤风根原 便坚根原 便血 六气从化 六气偏见 六气名目 六气治法 六气解 劳伤解 卫气出入 历节根原 厥阴风木 反胃根原 口病根原 吐血 咳嗽根原 咽喉 噎膈根原 四时脉体 声音 太阳寒水 太阴湿土 奇经部次 奔豚根原 妇人解 寸口人迎脉法 寸口脉法 少阳相火 少阴君火 形体结聚 暍病根原 本气衰旺 杂病根原 杂病解 气滞 气积 气血 气血原本 泄利根原 浮沉大小 消渴根原 淋沥根原 湿病根原 溺血 牙痛 疮疡解 痈疽根原 痉病根原 痎疟根原 痔漏根原 痢疾根原 痰饮根原 瘕疝根原 瘰疬根原 癞风根原 目病根原 真藏脉义 神惊 积聚根原 精华滋生 精神 精神化生 精遗 糟粕传导 经脉根原 经脉起止 耳病根原 耳目根原 肺痈根原 胎妊解 脉法解 脏腑生成 脏腑脉象 腰痛根原 腹痛根原 自叙 舌病 营气运行 蛔虫根原 血瘀 血脱 衄血 阳明燥金 阳脱 阳虚 阴脱 阴虚 阴阳 阴阳变化 霍乱根原 颠狂根原 黄疸根原 鼓胀根原 鼻口根原 鼻病根原 齁喘根原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太阳寒水

上一章 下一章

  寒者,太阳水气之所化也。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膀胱。太阳以寒水主令,足太阳膀胱,水也,手太阳小肠,火也,火水异气,而以寒水统之,缘水位于下而生于上。离中之阴,水之根也。离阴降而下交坎位而化水,水降于火,是以丙火化气于壬水。火化而为水,则热从寒化,故太阳之气,水火并统,而独以寒水名也。

  水性本寒,少阳三焦之火,随太阳而下行,水得此火,应当不寒。不知水之不寒者,癸水而非壬水也。盖水以蛰藏为性,火秘于内,水敛于外,是谓平人。木火主里,自内而生长之,故里气常温;金水主表,自外而收藏之,故表气常清。血生于木火,故血温而内发;气化于金水,故气清而外敛。人之经脉,厥阴在里,春气之内生也;次则少阴,夏气之内长也;次则阳明,秋气之外收也;太阳在表,冬气之外藏也。阳藏则外清而内温,阳泄则内寒而外热。外易寒水而为热火,内易温泉而为寒冰,外愈热而内愈寒,生气绝根,是以死也。癸水温而壬水寒则治,癸水寒而壬水热则病。癸水病则必寒,壬水病则多热。以丁火化于癸水,故少阴之藏,最易病寒;壬水化于丙火,故太阳之府,最易病热。是以病寒者,独责癸水而不责壬水;病热者,独责壬水而不责癸水也。

  仲景《伤寒》,以六经立法,从六气也。六气之性情形状,明白昭揭,医必知此,而后知六经之证。六经之变化虽多,总不外乎六气,此义魏晋而后,绝无解者。先圣之法,一线莫传,凌夷至于今日,不堪问矣。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是清·黄元御撰写于1753年的医书,又名《医圣心源》。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