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问
上一章 下一章齐桓公问管子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为之有道乎?”对曰:“勿创勿作,时至而随。毋以私好恶害公正,察民所恶,以自为戒。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谏鼓于朝,而备讯唉;汤有总街之庭,以观人诽也;武王有灵台之复,而贤者进也。此古圣帝明王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忘者也。”桓公曰:“吾欲效而为之,其名云何?”对曰:“名曰啧室之议。曰:法简而易行,刑审而不犯,事约而易从,求寡而易足。人有非上之所过,谓之正士,内于啧室之议。有司执事者咸以厥事奉职,而不忘为。此啧室之事也,请以东郭牙为之。此人能以正事争于君前者也。”桓公曰:“善。”
管子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道家著作,当时有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30条名句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冶。正形饰德,万物毕得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乌鸟之狡,虽善不亲。不重之结,虽固必解
俭则伤事,侈则伤货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
0条评论